首页>疾病百科> 吸收不良综合征
综合 知识 问诊 找药品 文章

吸收不良综合症

吸收不良综合症,|吸收不良|消化科|,5191健康在线

冯清祥擅长诊断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鼻炎...

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冯清祥姓名:冯清祥科室:儿科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五上午(门诊时间可能有变化,建议就诊前电话咨询)擅长诊断治疗疾病疾病名称诊断治疗技术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中药+推拿方法夜尿症中药治疗简介1989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进修过小儿中西医结合专业一年,擅长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慢性鼻咽炎,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用中药加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消化不良等。率先在淄博市开展了重要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所在医院: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医院网址:http://www.qlshyyjt.com地址邮编: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太公路65号,255400咨询电话:(0533)7536168、13376433416E-Mail:

吸收不良综合症的病理

这里提供吸收不良综合症的病理的临床表现,症状,病症,病征,病因病理,并发症,诊断鉴别,用药;吸收不良综合症的病理的治疗,护理,保健,诊疗,预防,禁忌;吸收不良综合症的病理的药物,药品,器械,药方,偏方,处方,特效药,新

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bsOrption syndmme)

  概述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bsOrptionsyndmme)是指各种病因所致小肠对营养物质(脂肪、蛋白质、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吸收障碍产生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消瘦和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如贫血、水肿、舌炎及出血倾向等。  病因病因很多。按发病机制分为:  1.肠腔内消化障碍(腔内相)  (1)胰酶缺乏或活力减低:①胰腺功能不足,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纤维囊肿和胰腺广泛切除术后。②胃酸过多致胰脂肪酶失活(胃泌素瘤)。  (2)胆盐缺乏:①胆盐合成减少(各种严重肝实质病变)。②胆盐丢失增加,末端回肠疾病、末端回肠切除术及引起胆汁排泄障碍性疾病(如胆道梗阻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③胆盐分解增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糖尿病性肠病、硬皮病、盲袢综合征等)。④胆盐与药物结合(新霉素、考来烯胺、碳酸钙、秋水仙碱等)。  2.肠黏膜吸收不良(黏膜相)  (1)黏膜表面积减少:小肠广泛切除、胃结肠瘘、短路手术后造成吸收面积减少。  (2)黏膜损害:如小肠免疫缺陷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乏病)、乳糜泻、热带性脂肪泻、寄生虫病等。  (3)肠黏膜上皮细胞遗传性缺陷:如双糖酶缺乏症、胱氨酸尿症、蛋氨酸吸收不良、葡萄糖.半乳糖载体缺陷、无β脂蛋白血症、维生素B12选择性吸收不良。  (4)广泛小肠浸润性病变:whipple病、肠结核、小肠淀粉样变、嗜酸细胞性肠炎、淋巴瘤等。  3.淋出或血流障碍(输送相)  (1)淋巴系统发育畸形(小肠淋巴管扩张)。  (2)淋巴管阻塞(淋巴瘤、结核瘤、whipple病)。  (3)肠系膜血液循环障碍(肠系膜动脉硬化、血管炎)。  临床表现(1)腹泻:常见症状之一,典型脂肪泻量多,具有恶臭、浅黄或灰白色稀水样或糊状便,表面常飘浮油脂层,同时伴有腹胀、肠鸣或腹痛。  (2)体重减轻、乏力、水肿:为患者的主要症状,但表现的程度不同,是由于营养吸收障碍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  (3)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可有①缺铁性或大细胞性贫血。②出血倾向为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良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的结果。③骨质疏松和手足抽搐,系长期维生素D、钙、镁等吸收不良所致。④周围神经损害、舌炎、口角炎或夜盲等,由于维生素B、A缺乏而引起。⑤脂肪吸收不良致肠内草酸盐吸收过多,可形成尿路结石。  检查检验1.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贫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铁、维生素B12胆固醇及电解质(钾、钠、镁)降低。  (2)特殊试验:检查吸收不良综合症的特殊试验  检查方法正常值吸收不良综合征粪脂定量试验<6g/d吸收率>95%>6g/d吸收率<95%血清胡萝卜素测定>100U/dl脂肪吸收不良时<100U/dl维生素B12吸收试验(60Co-B12)48小时尿>8%回肠功能不良,肠菌过度生长<8%131I-三酰甘油吸收试验72小时粪排出率>5%<5%D-木糖吸收(25g法)5小时尿排出量>4.5g糖类吸收不良时<3gBT-PABA(胰功肽)试验排出>50%<50%  2.X线钡餐检查除可了解小肠的功能外,还可以排除胃肠道其他器质性病变。  3.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经口小肠镜各段作活组织检查。可检出乳糜泻、小肠淋巴管扩张、小肠淋巴瘤、克罗恩病、淀粉病变等。结肠镜通过回盲瓣,可观察回肠末端病变。  治疗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综合替补和饮食疗法。  1.病因治疗如乳糜泻患者给予去麦胶饮食,炎症性肠病应给予SASP、激素、硫唑嘌呤治疗。  2.替补性治疗(1)维生素补充:即综合性补充营养物质和热量。  1)脂溶性维生素:重症者,维生素A,每日10万~20万u,维持量每日2.5万~5万U;维生索D,每日0.5万~3万U,必要时增加剂量使血清钙正常;维生素K口服,有出血者用维生素K,静脉滴注,直至凝血酶原时间达正常;维生素E每日口服lOOmg.2)水溶性维生素:叶酸开始每日10~20mg,1个月后改维持量每日5~10mg;维生素B12每日100~g,肌内注射2~3周,病情改善后维持量100ug,每月1次;B族维生素Bl、B2、烟酸等长期口服,严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E每日100mg口服。  (2)热量供应:①口服中链三酰甘油(MCT):MCT可以很快被脂肪酶水解,即使在缺乏胆盐时,亦可被小肠黏膜吸收,对脂肪吸收不良者可代替长链三酰甘油提供热量。②静脉高营养(TPN):对严重吸收不良者给予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可在短期内扭转病情。③要素饮食:是一种含有必需氨基酸、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含脂肪量少易消化,使用方便。要素饮食有多种商品,以爱伦多为例,每80g提供300kcal(12.5kJ)热量,含碳水化合物90.8%、脂肪0.7%、氨基酸8.3%以及电解质和矿物质,溶于250m1水中口服,每日可用至480g.(3)矿物质:有水与电解质紊乱者,注意血钠、钾、钙与镁离子的补充。贫血者,根据贫血程度应相应口服或肌内注射铁剂。  (4)补充胰酶:胰酶片每次2~4g,每日3次:Viokase或Cotazyme均每日4~12g,分次口服。  (5)抗生素:适用于小肠盲袢综合征或细菌过度生长者,一般采用口服,小剂量分次给药,如氨苄西林、诺氟沙星、呋喃唑酮、甲硝唑等。  (6)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对血清蛋白严重减低者,适量补充。对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反复感染者,肌内注射o.05g/kg体重,每3-4周1次。  (7)肾上腺皮质激素:危重患者,每日静脉滴注ACTH30~40U,连续10~21日或泼尼松每日30~40mg,病情有所缓解时逐渐减量停药。  (8)止泻药:复方苯乙哌啶,每次5mg,每日2~3次;洛哌丁胺(易蒙停)2~4mg,每日2~3次。严重者鸦片酊,每次10滴,每日2-3次。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腾讯旗下知识百科,提供百科服务/知识搜索服务。

第110节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治疗, 药物, 诊...

.症状    非热带口炎性腹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小婴儿,第一次进食含有谷蛋白的食物之前,不会出现任何症状。非热带口炎性腹泻通常不引起腹泻或脂性粪便。儿童可能仅有轻微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常被诊断为一般的胃部疾病。但是,也有些儿童停止正常的生长发育,出现腹痛、腹胀,排出浅色、酸味和大量粪便。因缺铁而发生贫血。如果血中蛋白质降低到一定程度,病儿可出现过多的液体潴留于体内,发生水肿。一些儿童直到成人时才出现症状。  非热带口炎性腹泻的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营养缺乏还有更多症状,包括体重下降、骨痛和双上下肢针刺样感觉。一些在儿童时患此病的人可出现长骨的异常弯曲改变。若病情较严重、病程较长,还会使病人出现血浆蛋白、血钙或血钠低下。凝血酶对血液凝固非常重要,缺乏时,病人容易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皮下出现淤斑,以及受伤后流血时间延长。患非热带口炎性腹泻的女孩可能没有月经。.诊断  当发现一个小孩面色苍白、臀部瘦弱和腹部膨隆,就要怀疑非热带口炎性腹泻的可能。如果有本病家族史,更要考虑诊断此病。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有助于作出诊断。木糖是一种单糖,有时测定木糖的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如果活检显示小肠表层变得平滑,即刷状表面层消失,而在停止进食含谷蛋白的食品后又恢复,则可以肯定诊断。.治疗  即使进食少量谷蛋白也会引起症状,因此,必须避免进食所有含谷蛋白的食品。由于谷蛋白存在于多种食品之中,此病患者应该有一张详细的应避免的食品名称清单,并接受营养师的指导。例如,在商店出售的汤、香肠、冰淇淋和热狗等都可能含有谷蛋白。  有时,初次诊断该病的小孩病情非常严重,则需要给予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成人很少需要输液治疗。  一些病人在停止进食任何含有谷蛋白的食品后,病情改善不大或根本无改善,就要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或该病已进入无反应阶段。如果后者诊断确立,则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一些非热带口炎性腹泻病人在停食谷蛋白食品较长一段时间后,可以耐受含有一些谷蛋白的食品。也就是说,可以尝试进食一点含谷蛋白的食品,但是一旦症状出现,应该立即停食这类食品。  不含谷蛋白的食品能从根本上改善儿童和成年患者的预后。但是,非热带口炎性腹泻也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成年人。少数成年病人还可能发展为肠道淋巴瘤(见第158节)(一种癌症)。这种患淋巴瘤的危险性是否与严格禁食含谷蛋白的食品有关尚不清楚。

腹泻的发病机理

腹泻的发病机理

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治疗|吸收不良

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治疗

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营养支持

  【疾病及其营养代谢变化的特点】  1.短肠综合征(SBS)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的综合病征。常见病因是肠扭转、肠系膜血管病变(栓塞或血栓形成)或Crohn病作大段小肠切除手术后。  2.临床表现有明显的腹泻、口渴和体重减轻。消化、吸收不良不仅是因为小肠表面积的减少,还与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缩短有关。营养素和水的吸收都受到影响。  3.结肠和回盲瓣有限制肠道运行的作用,但此时往往都已被切除。  4.残留的近段小肠承担着重要的吸收作用。铁离子和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在近端小肠被吸收,仅在极短小肠残留的病人才会发生问题。  5.末段回肠吸收维生素B12和胆盐。如果末段回肠被切除100cm以上,必需每月注射维生素B12.胆盐是消化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所必需的,大段回肠切除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胆盐吸收受影响,会发生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胆盐储备减少可导致胆石症。  6.SBS病人很容易发生胃酸高分泌和D-乳酸性酸中毒,高胃酸状态影响胰酶及胆盐活性,则进一步影响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SBS病人的代偿期可能长达2年以上。食物可刺激胰液和小肠肽的分泌,后者有利于刺激残留小肠的代偿。  7.小肠切除后早期,有明显的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大多数病人需要肠外营养支持至少1个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小肠短于100cm而且有结肠缺失,肠外营养的时间可能更长。如果保留了大部分结肠,即使残留小肠仅50cm,在适应之后仍可能完全经口摄食而维持基本正常的营养状态。  【营养支持原则】  1.初期:在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之后,基本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2.需重视口服摄食对SBS代偿的促进作用。约1~2周后可酌情开始摄食或管饲肠内营养,以肠外营养补充其摄入量的不足。  3.采用“肠康复治疗”可能促进残留小肠的代偿。  4.在长达1~2年的代偿期内,可能口服摄食并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应酌情采用肠外营养补充。  【营养支持的实施要点】  1.初期基本采用肠外营养支持,1~2周后可酌情开始口服摄食,逐量增加,肠外营养则随之减少。  2.饮食情况因人而异,常与有无结肠有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结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可吸收水和电解质,还能延缓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碳水化合物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被结肠吸收作为能量利用。  3.体内维生素水平很难监测,应予预防性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口服后能在近端小肠内被吸收,无法口服者可经静脉补充。  4.在失代偿期,在用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应鼓励病人口服摄食。肠外营养应补充全面的营养素,包含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和合成蛋白质之需要。  5.SBS病人吸收钙、镁和锌的量仅为正常人的1/3或1/2,可出现骨密度降低等。大量小肠被切除的病人应注意经静脉充分补充。  6.能口服的病人应给予高钙(碳酸钙)高镁(氧化镁)饮食。每天饮食中要含有钙800mg,不适应时可改用枸橼酸盐。氧化镁用量为360-720mg/d.  7.结肠完整的SBS病人应予富含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草酸盐饮食。  8.末段回肠被切除>100cm的病人应每月注射维生素B12.  9.供给非蛋白质热量以25~30kcal/kg.d计,糖脂比例1~2:1.供氮量为0.16g/kg.d  10.关于“肠康复治疗”:有研究表明,经静脉给予谷氨酰胺双肽20-25g(谷氨酰胺10~15g)/d,生长激素8—12U/d;口服低脂含纤维饮食,约一个月,有促使小肠代偿的作用。  【附:原发病治疗要点】  1.在初期,可能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应及时作针对性处理。  2.使用H2-受体阻滞剂以抑制胃酸分泌。  3.止泻剂可减少过多的水分丢失(应使水分丢失量<2L/d)。  4.在代偿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体重、水平衡、腹泻量及血生化检查,直至完全代偿。  5.关于“小肠移植”:至今,肠外营养的年生存率仍优于小肠移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小肠移植后的严重排斥反应和移植相关的淋巴瘤仍是难以克服的重要难题。因此,不能靠口服或肠内营养维持营养状态的SBS病人,肠外营养仍然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叶剑雄详细介绍

叶剑雄,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消化内科专家,擅长:在消化道常见疾病、疑难杂症及危重病人诊治抢救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对于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内窥镜的检查与治疗,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在纤维小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