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手册|【诊断】【治疗措施】【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鉴别诊断】【预后】【概述】 网膜囊肿(Omental Cyst)是一种少见疾病,约占全部肠系膜囊肿的50%。 【诊断】腹部B型超声可发
【概述】 为良性脑囊肿的一种。有蛛网膜样囊壁及脑脊液样的囊液。囊肿位于脑表面,与蛛网膜下腔关系密切,但不侵入脑内。多为单发,少数多发,常位于脑裂及脑池部。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改变。本症多见于儿童,男性较多,左侧较右侧多见。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感染后蛛网膜囊肿三型。分述于后: (一)先天性蛛网膜囊肿为常见类型,其发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测:①Starkman等(1958)认为本症发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时,有小块蛛网膜落入蛛网膜下腔内发展而成。即囊肿位于蛛网膜内,镜下可见蛛网膜在囊肿四周分裂为两层,外层组成囊肿表面部份,内层组成囊底,在软脑膜与囊底之间仍有一蛛网膜下腔。蒋大介(1963)发现囊壁表面部份亦由两层蛛网膜组成,即囊肿全部位于蛛网膜下腔之中。②许多人认为在胚胎发育时,由于脉络丛的搏动,对脑脊液起泵作用,可将神经组织周围疏松的髓周网(perimedullarymesh)分开,形成蛛网膜下腔,如早期脑脊液流向反常,则可在髓周网内形成囊肿。③因本症常伴有其他先天性异常,如囊肿内有异位脉络丛、大脑镰局部缺失以及眶板、颞叶及颈内动脉缺失等,均证实本症发生基本原因为脑发育不全所致(Robinson1958)。蛛网膜囊肿不断增大 的原因目前亦无统一意见,可能是:①囊肿壁有小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自此孔不断流入囊内,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颅底动脉搏动,使囊肿逐渐增大。亦可能某种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颅内压增高。②囊内有异位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肿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内、外渗透压差异引起囊肿逐渐增大(Galassi等1980)。④囊内或囊壁上静脉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LaCour等1978)。 蛛网膜囊肿常见于外侧裂、大脑纵裂、大脑表面或底部、小脑等处,亦可见于鞍区、视神经、四叠体区、斜坡、桥小脑角等处。幼儿患者常有颞部颅骨隆起,颞鳞部骨质菲薄及慢性颅内压增高,但多不引起注意,大多直到成年方产生症状。症状与囊肿大小及生长部位有关。小囊肿可无任何症状,偶在尸检中发现。按本症常见部位分述如下: 1.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最为常见。外侧裂 扩大,有时可伴有颞叶前部及额下回缺如。常见于男性20岁以下青年,常有头痛、癫痫发作(可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颞部骨质隆起,少数有同侧突眼,晚期可有视乳头水肿及对侧轻偏瘫等症状。 2.大脑突面蛛网膜囊肿见于婴儿或成人。婴儿常头颅进行性增大,两侧不对称,透光试验可见囊肿边界,有时有癫痫发作。成人常有头痛、癫痫,进行性对侧轻偏瘫,视乳头水肿。 3.大脑纵裂蛛网膜囊肿常无临床症状,约半数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 4.鞍区蛛网膜囊肿位于鞍上或鞍内。鞍上者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囊肿与视交叉 池之间可相通或不通。囊肿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破坏蝶鞍,压迫垂体、视神经交叉及室间孔,产生视觉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阻塞性脑积水等。鞍内囊肿多无症状,亦可通过扩大的鞍膈孔向鞍上发展,类似空蝶鞍综合征。 5.视神经蛛网膜囊肿可有眶内段及颅内段两型。前者位于眼球后方,有同侧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视睫状神经静脉怒张等症状。颅内段型可压迫视神经交叉产生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Holt1966)。 6.四叠体区蛛网膜囊肿囊肿与四叠体池相通或不相通。早期可压迫导水管产生阳塞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征,约1/4有Parinaud综合征表现。 7.桥小脑角蛛网膜囊肿早期有神经性耳聋、角膜反射减退,晚期有小脑征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个别可有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Bengochea等1955,Sumner等1975)。 8.小脑蛛网膜囊肿可位于小脑半球、蚓部或枕大池部。临床常有颅内压增高症状,部份病例有小脑征。预约挂号请拨打010-63796913会有专业人士为你服务。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不育等男科疾病患者咨询QQ406497202电话13811171219。。。
小儿大网膜巨大多房性囊肿1例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第0卷 病例报告 作者:谭建中 王恩礼 吴文华 单位:518028 深圳市妇女儿童医院 患儿: 女, 4岁。因发热, 阵发性腹
患者女,38岁,主因腰骶部疼痛2年,左下肢活动障碍1年,二便费力半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感腰骶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曾于沈阳军区医院行腰MRI示:椎管内占位,未予诊治。口服止疼药维持,后左下肢疼痛不能行走,近
中华医学影像网 是医生,医学生,护士,医护人员,获取专业医学资讯,交流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的首选网站,是大众网民在线求医,在线问诊的最佳平台,同时提供关于心理母婴保健女性两性美容等健康资讯,是目前国内最具人气,最
蛛网膜囊肿多数无须治疗时间:2009-9-90:31:57来源:东方今报□今报记者封宁绝大多数是原发,对人体无明显危害8月份,常先生到省会某医院做了一次全身体检,在做头部CT时医生发现常先生颅内有黑影,初步诊断为蛛网膜囊肿,为了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建议他找神经外科医生进一步咨询一下,好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刘展介绍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和CT的普及,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选择做头颅CT检查,来了解有无颅内病变,有些人无意中发现患有颅内蛛网膜囊肿时,都会为这“颅内黑影”担心不已,希望能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紧张,因为蛛网膜囊肿是一种颅内良性病变,可以分为原发性蛛网膜囊肿和继发性蛛网膜囊肿,临床上发现的蛛网膜囊肿多属于原发性的,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因此并不需要治疗。而继发性蛛网膜囊肿多继发于颅脑外伤或者颅内感染,是由外伤或感染因素导致的局部蛛网膜粘连引发的。四种情况下,囊肿需手术治疗那么,哪些情况下蛛网膜囊肿需要治疗呢?刘展说,当蛛网膜囊肿对脑脊液循环造成影响,导致囊肿腔内的脑脊液压力越来越高,出现局部的压迫和刺激症状如明显的持续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偏瘫、肢体痉挛、肢体麻木、行走不稳时,才需治疗。此外,发生于脑室内的蛛网膜囊肿常常会导致脑积水的发生,也需及时治疗。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出现蛛网膜囊肿时,可能对脑组织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也需及时治疗。外伤性或感染后的蛛网膜囊肿,由于形成的原因为局部蛛网膜下腔的粘连,大多也需要治疗。目前来说,治疗蛛网膜囊肿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并没有太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暂时不需要手术治疗的蛛网膜囊肿需要定期进行CT检查来了解蛛网膜囊肿的形态变化,如果囊肿有增大趋势,就要考虑及时手术治疗。观察期间,患者要尽量避免头颅外伤,以免外伤后增加局部出血的可能。【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触痛感,不发热,无酸胀呕吐,无消瘦,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查体:无贫血貌,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脾肋下未...
目的 探讨小儿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引发急腹症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引发急腹症患儿共12例。结果 12例中,10例囊肿破裂造成腹膜炎,2例大网膜囊肿导致肠梗阻。全部经手术治疗,预后良
手术方式包括直接与间接手术,前者通过开颅或内镜手术将囊壁切除或将囊肿与蛛网膜下腔、脑室交通;后者使用分流装置将囊液引流至腹腔。从理论上讲囊壁切除是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显微手术将囊肿全部切除),但由于位置深在,囊壁与正常的神经结构严密粘连,很少能全切囊壁,常因肿瘤囊壁切除较少而出现囊肿复发。故近来我科采用内镜下手术,在微创手术条件下,将囊腔与蛛网膜下腔打通,同时切除一部分囊肿包膜,有效地减少囊肿复发率。分流手术的优点是技术简单,并发症少及死亡率低,囊肿体积的减少是逐步的,其缺点是存在感染和分流管机械性等并发症,临床症状多能缓解。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珠网膜囊肿求医【珠网膜囊肿】_航空工业中心医院吴茂春已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