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疾病查询栏目为你提供详细的急性硫化氢中毒 概述,急性硫化氢中毒 症状,急性硫化氢中毒 治疗
(一)事故经过某年11月5日某厂硫化氢焚烧处理装置发生故障,硫化氢与液化石油气混合后,燃烧排空装置点不着火。工人甲和乙佩戴防毒面具,身系安全带,爬上了8m高的铁架,调节硫化氢排放量后,气体点燃了。当时,两人未闻到气味。当日下午排空装置再次点不着火。甲、乙两人认为上午没闻到气味,说明“比较安全”。甲就不戴防毒面具,上铁架调节硫化氢排放量。当爬至顶端时,立即被硫化氢“熏昏”,幸被安全带系住,悬挂在铁架上。乙见状未系安全带爬上铁架救甲,到达顶端也立即被“熏昏”,从8m高的铁架上摔下,当即摔死。甲逐渐清醒,大声呼救,被其他同志救下,送医院救治脱险。(二)分析①甲、乙两人认为闻不到气味,就“比较安全”,说明对硫化氢毒性认识的不足。当硫化氢浓度达70mg/m3时,经2-5min,人的嗅觉就疲劳而闻不到臭味了。可见闻不到臭味,并不意味着硫化氢浓度低,相反,可能较高,因此,必须高度警惕。甲、乙丧失了警惕,这正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②上8m高铁架,不系安全带,被硫化氢“熏昏”,当即被摔死;甲虽然“熏昏”,但系了安全带,幸免摔死。可见,系安全带,对高处作业是非常重要的。③急性硫化氢中毒不是救不活的。工人甲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当即熏倒,人被吊起来悬着,头部离开了毒源,呼吸新鲜空气后渐渐醒来。这一事故经过,说明脱离接触、吸入新鲜空气的重要性。(三)防范措施①对接毒岗位的职工,要反复进行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的办法和自救互救知识的教育。②对操作工要进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重要性的教育;对违章作业的人和事,不能姑息迁就,要通过教育和处理相结合的办法,使其接受教训。
前 言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8789―1988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在接触硫化氢的职业活动中可引起急
【急性硫化氢中毒临床表现和现场处理】(2006-12-30) 硫化氢(H2S)系无色具臭蛋味的气体。常见的硫化氢作业有采矿、深井开掘、硫化矿提炼、含硫石油的开采提炼、用水浇洒含硫的热铁渣、人造纤维、鞣革和硫化燃料的制造,橡胶、有机磷农药的生产中,均可接触不同浓度的硫化氢。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分解或腐败的场所,如下水道、污水沟、垃圾堆、粪池等处,均有硫化氢存在。硫化氢中毒的机理为:⑴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中止细胞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并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导致细胞内窒息,造成组织缺氧。⑵对神经系统的特殊作用,直接损伤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⑶对眼结膜、角膜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一般来说,低浓度对粘膜及呼吸道刺激作用明显,高浓度时神经系统的症状明显。 [临床特征] 1、刺激反应:接触本品后,出现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等刺激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恢复。 2、轻度中毒:有眼胀痛、畏光、咽干、咳嗽以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性罗音等体征。 3、中度中毒,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即确立诊断: ⑴明显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 ⑵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如咳嗽、胸闷、视力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强有片状阴影。 4、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确立诊断: ⑴昏迷; ⑵肺水肿; ⑶呼吸循环衰竭; ⑷闪电型死亡。[急救处理]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2、呼吸抑制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心跳及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术,直至送达医院。3、氧疗:鼻导管或面戴持续给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高压氧治疗。[注意事项]1、硫化氢中毒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模糊、朦胧状态,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给予氧疗可恢复。2、部分中、重度中毒患者,眼结膜和呼吸系统损害可能不明显,诊断应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3、中、重度中毒患者,除胸部X线摄片发现有无肺水肿外,还应定期检查心电图,以查明有无并发心肌损害。4、切忌口对口人工呼吸,宜采用胸廓挤压式人工呼吸。更多信息
浙江温岭石塘6位渔民急性硫化氢中毒 2死4伤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77邮发代号:1-222国外代号:D4694发行部电话:010-51881546请在此写下您的留言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2006年>1337期>一版>正文浙江象山发生两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2006年7月13日 2006-7-1311:31:31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报 本报讯(高旦萍徐茂国记者戴正聪何潭振)近日,象山县连续发生二起海上捕捞渔船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其中一起中毒事件中的渔民黎某,他在第一次下舱存放鱼货时就已闻到了臭蛋味。当其独自再次下舱时当即昏倒在船舱中,被另一船员救上船舱板后已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经紧急抢救,黎某已无生命危险。不久之后,又发生了一起中毒事件。当事故船只人员发现并从舱板下救出中毒人员曾某时,其已不省人事,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象山县卫生监督所立即会同县疾控中心紧急派员进行了现场调查,提出了处理意见,并积极宣传有关预防知识。 这两起中毒事件均因在船只海上捕捞下舱作业时,由于舱底板下积有蛋白质性状污水污物,未及时吸排清除干净和捕获的小鱼虾、鸡料由于放冰不足,发生蛋白质腐败变质,细菌生长、繁殖、代谢等逸出和产生硫化氢气体,蓄积在船舱内达一定浓度,作业人员又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致使中毒事故发生。每年硫化氢中毒事件都时有发生,卫生行政部门再次提醒渔民:海上作业时要勤抽船舱底层污水;如果渔民下舱时闻到臭蛋味,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首先要考虑到急性硫化氢中毒;抢救者要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身系救护绳下舱救人,密切观察舱内情况;如有船员中毒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使中毒人员得到及时救治。[返回]|
急性硫化氢中毒 临床分析 五硫化二磷 心肌酶谱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中枢神经系统 硫化氢气体中毒 硫代硫酸钠 职业病 心脏损害
硫化氢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与呼吸道内水份接触后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主要与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及二硫键(-S-S-)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
急性硫化氢中毒致死病例的尸体解剖结果常与病程长短有关,常见脑水肿、肺水肿,其次为心肌病变。一般可见尸体明显发绀,解剖时发出硫化氢气味,血液呈流动状,内脏略呈绿色。1.血中高浓度硫...
云南某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建成投入生产,员工总数586人。共有两条生产线,发生事件的生产线为2004年5月25日新建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窑生产线,主要原料:石灰石、粘土、砂岩、硫酸渣(铁粉),主要产品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年产量60万t。实行三班四运转,每班4人,分别查看球磨机、引风机、提升机、机修工。工厂生产至今未发生过类似事件。1 事故经过及调查事发车间为生料车间,内置一生料球磨机及一提升机(约高10m),生料球磨机上有一伸向屋顶外的引风机,本起事件发生在磨尾提升机下(检查卫生积灰情况)。事发当天的23时20分左右,均在生料车间的5名工人分别从事查看球磨机、引风机、提升机、机修工工作,提升机底距地面约3~4m高,坑底与地面之间的水泥台阶是工人上下的唯一通道,四周墙壁砖混结构无通风开口,按惯例下班前到磨尾提升机底清扫积尘,准备交班;其中2名工人到坑底打开斗式提升机侧门,往提升机内倒积灰时,见有粉尘沿门飘出,同时闻到难以形容的呛鼻气味及窒息感,急忙返回,并告知同事情况,认为是提升机底空气不足,于是用从空压机通风管道(直径为1cm左右)向提升机底吹气,间隔约5min后,另1人再次下到提升机底,欲关上刚才2人打开后的而未关闭的两扇提升机侧门,刚下去上面的人员听到机底有人跌到的声音,在上面的3人及来接夜班的1人闻声下去救人,其中2人尚未下至机底,即感四肢酸软、气不够用,及时艰难地依栏杆返回,其余3人(包括接夜班的1人)未能返回。厂里接到有人中毒报告后,组织相关人员抢救机底人员;23:30时许,几名中毒人员相继被拾到地面,由120急救中心送往当地人民医院进行抢救,23:55时,其中3人确认当场死亡。返回上面的两人转到当地医院急诊科救治。调查中发现,该厂事发当天,打雷下大雨致停电停机,停机15h后再次开机,重新点火,旋窑温度低,处于还原状态,使烧窑余热尾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合物等气体含量较高;另一方面生料磨机的生料是利用烧窑的余热尾气(废气)加热(正常情况下,余热尾气顺着排放管道及生料磨机上的引风机排出),停电停机后,烧窑尾气(废气)顺着管道流入生料磨机和提升机,且停机后一直未予通风处理;生料磨机上的引风机也因停电未重新启动运转;当打开提升机下部的门时溢出的大量烧窑的余热尾气是导致本次中毒的直接原因。2 临床资料及中毒情况未返回的3人确认当场死亡。入院的两人感头昏、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四肢酸软无力、扶入病房,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四肢肌力稍减弱(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进行了3大常规、肝肾功能、X-胸片、头部CT检查,以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收入院;同时给予对症治疗,2人情况平稳,正在治疗中。根据5名患者的职业史、死亡人员情况及住院2名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和现场调查情况、同工种人员群体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符合急性硫化氢中毒的表现;诊断医师讨论认为5名患者为吸入硫化氢引起的急性中毒。其中3人为短时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引起“闪电样”死亡;另外2人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经对症治疗及入院观察1周后,痊愈出院。3.1 中毒的主要原因 由于生料磨机的生料是利用烧窑的余热尾气(废气)加热,正常生产条件下,通过五级旋风实现热空气与物料的交换,窑温高,回转窑产生的烧窑的余热尾气,一部分通过蒸式塔降温后流入密闭管道直接供给生料球磨机,用于烘干磨机中的物料,一部分通过引风机排出,烧窑的余热尾气是导致中毒的直接原因;余热尾气顺着排放管道及球磨机上的引风机排出,停电停机15h后,且引风机也不工作,致大部分烧窑尾气(废气)顺着管道流入球磨机和提升机,烧窑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较空气轻,大部分向上排出,硫化氢较重沉降在提升机下部,停机后一直未予通风处理,当打开提升机下部的门时,即溢出大量硫化氢气体,致短时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引起急性中毒。3.2 事故的主要原因 ①生产停电,导致生料车间停机15h,是此次中毒事故的诱因;②该厂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通过五级旋风实现热空气与物料的交换,并利用烧窑的余热尾气,通过密闭管道直接供给生料球磨机烘干磨机中的物料,同时将烧窑的余热尾气通过引风机排出,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向外排放,引风机未重新启动是导致此次中毒的直接原因;③由于烧窑重新点火升温,旋窑温度低,旋窑处于还原状态,使余热尾气中硫化物、N0x、碳氧化合物等气体含量较高,同时30min后磨机再次停止运行,流入生料磨机的余热尾气并没有中断,烧窑的余热尾气中硫化物含量较高是导致此次中毒的主要毒物。④大雨过后,空气湿度大,不利于废气物的自行扩散,生料磨机和提升机内的气体在塔的底部而不易扩散,是本次中毒的外因。⑤操作工是在第2次进入提升机机底及在救人时发生的中毒,暴露了工人无最基本的个人防护意识和企业在岗前培训时存在的较大缺陷,企业也无应急求援设施;同时也暴露了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的重视程度。3.3 建议 对用人单位在岗人员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同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对作业工人进行定期医学健康监护,及时发现问题,控制类似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及其他职业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