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藏毛性疾病 英文名:pilonidaldisease 别 名:藏毛窦和藏毛囊肿;吉普车病;尾..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sinusandPilonidal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disese),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
神经外科 顾建文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
江苏省南京和平医院肛肠微创中心是江苏省第一家专业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肛裂,脱肛,便秘,腹泻,肛周脓肿,肛门瘙痒,肛周湿疹,肛肠脱垂,直肠,结肠,肛窦炎等肛肠疾病的专业肛肠医院。
遗精 遗精是指男性在没有性交的情况下精液自行泄出的现象。根据临床可分为生理性遗精和病理性遗精。 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是由于潜意识对性的渴求所致; 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多由肾虚精关不固,或心肾不交,或湿热下注所致,可见于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疾患等;精满而遗者称为“溢精”,是由于性功能旺盛所致。 正常成年男性约有90%的发生过遗精。遗精很少发生于12岁以下的男孩,到14岁男孩遗精的发生率约为30%,16岁约为60%,18岁为85%,遗精发生的频率多数为每周1次或数周1次。 遗精的发生与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过度的手淫可造成遗精,可能会每2~3天就要发生1次。
目的 探讨藏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1~ 2 0 0 1年收治的 10例藏毛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藏毛疾病中藏毛窦 9例 ,藏毛囊肿 1例。 10例病人均反复发作骶尾部
小儿先天性脊柱怎样治疗?【先天性尾部浅毛窦】_广东省人民医院肖丹已回复
绐
13例骶尾部藏毛窦外科治疗体会推荐到首页 □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年第05期1/3页123【关键词】骶尾部藏毛窦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sinus)系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窦道性炎症。国人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及复发率高是其特征[1]。本次研究对1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7年至2006年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19~32岁,平均(23.13±7.81)岁。病程4个月~3年,2年2例;首诊8例,复发5例,其中4例为外院手术,1例于我院手术。3例被误诊为肛瘘,1例误诊为皮脂腺囊肿,2例为藏毛窦手术术。4例行一次手术,1例行二次手术,均于术后短期复发。 1.2 术前诊断依据 ①临床表现:骶尾部反复发作伴溢液的窦道;②体格检查:窦外口少者2个,多者6个,其中5例窦口可见毛发;肛检均未及内口及窦道,6例患者挤压见窦口脓液溢出;③影像学资料:13例行b超检查,8例行ct检查均提示骶尾部软组织块影或脓腔改变。4例b超提示为藏毛窦。5例行盆腔mri检查,4例提示为骶尾部藏毛窦。13例骨盆平片检查未见骶骨异常改变。6例术前泛影葡胺造影见明显窦道走向,3例有多个分支,与直肠未见相通,与骶尾骨亦无关系。 1.3 治疗 6例患者术前合并炎症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俯卧位,纵向梭形切口。完整切除包括窦口、窦道壁在内的全部炎症增生组织,直至骶尾筋膜。窦道复杂者予术中注入美蓝明确窦道走向、深浅、范围,5例窦道复杂者采用karydakis切口[2,8],行扩大切除,作偏心性椭圆形切口,并游离双侧皮瓣,碘伏彻底冲洗后,13例均行一期切除缝合,创面行负压引流,直至无渗液后拔除。其中2例臀间裂及皮肤张力过大者行“z”形皮瓣成形术。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治疗,嘱提早下床活动。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均提示:符合藏毛窦改变,其中5例见窦道内毛发。 2 结果 13例行一期切除并缝合术者中,12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2周仍见创口溢液经检查明确窦道存在考虑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窦道,开放伤口待其自行愈合。术后病理报告皆符合藏毛窦。住院时间10~38d,平均(15.1±5.6)d。术后随访6个月~4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本病发病机理复杂,外胚叶内陷学说认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窦道是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形成的皮肤包涵物。但目前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为后天获得性疾病,依据为本病在青春期、臀部多毛、肥胖男性多见。发病率约为26/10万[2]。karydakis[2]总结提出病因三要素理论:皮肤损伤、松动的毛发及内吸力。 骶尾部藏毛窦起病缓慢,隐匿。在我国发病率低,较为罕见,误诊率高,复发率亦高(尤其在复发性或多次手术的患者中),诊断有一定难度。最主要诊断标志是骶尾部急慢性脓肿或存在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有时伴周围皮肤不相连的毛发从窦口长出。本病在未发生感染前仅可摸及尾部皮肤增厚或硬结,或出现骶尾部反复发作的小脓肿,往往误诊为疖肿,皮脂腺囊肿。如出现骶尾部脓肿或窦道,则易与骶前畸胎瘤或骶前囊肿等相混淆,但最易误诊为肛瘘。窦道口存在毛发是一个显著特征,但文献报道藏毛窦毛发阳性率约40%~50%左右[1],本例38.4%,故仅凭窦道口有无毛发来诊断藏毛窦仍有较高的误诊率。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藏毛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吴彬等[3]报道使用经肛b超鉴别藏毛窦和肛瘘,b超下肛瘘与藏毛窦都可以显示为低回声区域或管道,肛瘘的低回声管道向肛门延伸,极接近或到达肛管直肠腔内,而藏毛窦的病灶纵向深度较肛瘘浅,且窦道末端距肛管直肠较远,窦道总体走向趋于颅侧。stuarta[4]报道使用mri鉴别藏毛窦及肛瘘,诊断藏准确性为毛窦敏感性为86%,阳性预测值达100%。本次研究5例行mr检查,4例提示为骶尾部藏毛窦,准确性为80%,故认为mr应为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控制感染是藏毛窦治疗的基础,如疑存在感染,应多次b超检查或穿刺以明确。本次研究有2例感染时外院行切除窦道术导致术后短期复发。本病治疗方法较多,有非手术与手术之分。对于无感染或静止期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使用有腐蚀性硬化剂注入窦道,破坏窦道内皮,使窦道和囊腔闭合),因其并发症少且可多次反复进行曾经被广泛使用,但复发率较高,hegge、stansby[5,6]认为高达15%~30%的复发率,现几乎为手术所替代。 目前认为最有效手段是外科手术,具体方法有:切除后一期缝合、切除后引流、切除后伤口开放次期缝合等。perruchoud[7]分析比较各种方法复发率:切除后一期缝合为0%~22%,切除后开放次期缝合为0%~22%,开放治疗为7%~24%,目前认为一期手术切除后缝合是一种较佳的方法,本次研究一期手术切除后缝合,复发率为7.7%。对于窦道复杂者,可采用karydakis切口[8],在完整切除窦道的同时消除了臀沟,可有效的防止藏毛窦复发,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切除方式。总结此式优点:手术方法简单;愈合时间短;疤痕与骶骨之间有软组织,可耐受损伤;复发率低等。本次研究随访最长4年,无1例复发。 藏毛窦癌变相对少见,文献记载约50例,大多为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易通过淋巴结转移,有文献报道,淋巴结无转移,5年生存率达51%,如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降至14.5%。因此早期诊断、彻底清除窦道在藏毛窦的诊治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参考文献】1/3页123评论(0篇)
执业医师论坛 求教潜毛窦、藏毛窦、皮毛窦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