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僵的护理:冻僵又称意外低体温,是指处在寒冷(-5℃以下)环境中机体中心体温<35℃并伴有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通常暴露寒冷环境后6小时内发病。冻僵患者体温越低,病死率越高。通常中心体温在25~27℃时难于复苏成功。寒冷导致的冻伤(frostbite)或组织坏死不属于讨论范畴。
积极采取急救复苏和支持措施,防止体热进一步地丢失,采取安全有效的复温措施和预防并发症。
(一)现场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温暖环境,立即脱去患者潮湿衣服,用毛毯或厚棉被包裹患者身体。搬动时要谨慎,以防发生骨折。
(二)院内处理1.急救处理在未获得确切死亡证据前,必须积极进行复苏抢救。对于反应迟钝或昏迷者,保持气道通畅,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入加热的湿化氧气。对于休克患者,在复温前,首先恢复有效循环容量。发生心室颤动者,立即给予电除颤(200~300j)。
2.复温技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复温速度,通常复温速度为0.3~2℃/h。对于老年人或心脏病患者复温时应慎重。
(1)被动复温(passiverewarming):即通过机体产热自动复温,适用于轻度冻僵患者。将患者置于温暖环境中,应用较厚棉毯或棉被覆盖或包裹患者复温,复温速度为0.3~2℃(2)主动复温(activerewarming):即将外源性热传递给患者,适用于:①中心体温度<32℃;②心血管功能不稳定;③高龄老人;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⑤内分泌功能低下;⑥疑有继发性低体温时。
1)主动体外复温:直接通过体表升温的方法,用于既往体健的急性低体温者。应用电热毯、热水袋或40~42℃温水浴升温等,复温速度为1~2℃/h。主动体外复温时应将复温热源置于胸部,肢体升温可增加心脏负荷。
2)主动体内复温:通过静脉输注加热(40~42℃)液体或吸入加热(40~45℃)湿化氧气,或应用40~45℃灌洗液进行胃、直肠、腹膜腔或胸腔灌洗升温,复温速度为0.5~1℃/h。也可经体外循环快速复温,复温速度为10℃/h。
心脏呼吸停止者,如果体温升至28℃以上仍无脉搏,应行心肺复苏及相应药物治疗。体温升至36℃时,经各种复苏措施仍无效者,可中止复苏。3.支持和监护措施(1)支持措施:
1)补充循环容量和热能:冻僵患者要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恢复血容量,液体输注总量为20ml/kg。通常不用乳酸林格液静脉输注,因为低温患者的肝脏不能有效代谢乳酸。同时,要注意热能补充。
2)维持血压:早期维持平均动脉压≥60mmhg。如果补充容量和复温后血压无变化,静脉输注多巴胺2~5μg/(kg?min)。输注小剂量硝酸甘油可以改善冻僵患者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3)恢复神志:神志障碍者应同时给予纳洛酮和维生素b1等治疗。
(2)监护措施:
1)放置鼻胃管:由于冻僵患者胃肠运动功能减弱常发生胃扩张或肠麻痹,放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以预防呕吐误吸。
2)心脏功能监测: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3)放置foley导尿管:观察尿量,监测肾功能。
4.并发症治疗低体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常发生非心源性肺水肿、应激性溃疡、胰腺坏死、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冻僵患者,能诱发支气管黏液溢(bronchorrhea),由于保护性咳嗽反射能力丧失,常会发生肺不张、吸入性肺炎和复温后肺水肿。出现上述并发症应进行相应处理。
冻僵的护理:以上对于冻僵的护理工作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大家有所了解,一旦出现了冻僵的冰镇个就应该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