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35例临床探讨推荐到首页 □周福琳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01期1/2页12
【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5例患者均采用经扁桃体上隐窝穿刺抽脓治疗,将抽吸针伸入患侧上隐窝前后扩大隐窝口,开启吸引器吸净上隐窝脓液,再用注射器抽吸混合液(α-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8万U、0.5%甲硝唑20ml)反复冲洗脓腔,最后抽净药液。1次至无脓液为止。同时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结果35例患者在穿刺抽脓的第2天复诊,有31例症状及咽部肿胀明显减轻,4例局部仍肿胀,同法再治疗一次,后均痊愈。一次治愈率为88.6%(31/35),咽痛完全消失时间为2~9d,平均3.5d。结论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具有简单易行、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组织损伤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扁桃体周围脓肿;穿刺抽脓;临床疗效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青年人,早期发生蜂窝织炎(称扁桃体周围炎),继之形成脓肿。可并发咽旁脓肿,引起喉炎及喉水肿等。本病常继发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急性发作期,由于扁桃体隐窝,特别是扁桃体上隐窝被堵塞,引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桃体包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间隙,引起脓肿的发生。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原则是在应用足量抗生素的同时,反复穿刺抽吸脓液或切开排脓[1]。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我们采用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35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5~59岁,平均29.5岁;既往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者19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8d,平均2.5d。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临床表现为一侧咽痛,疼痛向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困难,
2~3d后,疼痛更加剧烈。患者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颈项僵直,头部倾向病侧,口微张,有唾液垂滴,语言含糊不清,似口含物。喝水时常向鼻腔反流。重症者有张口困难。同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一侧舌腭弓充血显著,或见病侧软腭及悬雍垂红肿并被推向对侧,或咽腭弓肿起,并可出现张口困难。
1.2方法:35例患者均采用穿刺抽脓治疗,首先静脉滴注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胞唑啉钠等任选1种,并加甲硝唑静脉滴注,2次/d,棉签蘸1%地卡因涂抹患侧,将抽吸针伸入患侧上隐窝前后扩大隐窝口,开启吸引器吸净上隐窝脓液,再用注射器抽吸混合液(α-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8万U、0.5%甲硝唑20ml)反复冲洗脓腔,最后抽净药液。1次/d至无脓液为止。同时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
2结果
35例患者在穿刺抽脓的第2天复诊,有31例症状及咽部肿胀明显减轻,4例局部仍肿胀,同法再治疗一次,后均痊愈。一次治愈率为88.6%(31/35),咽痛完全消失时间为2~9d,平均3.5d。
3讨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多发生在扁桃体急性炎症过程中或急性炎症消退后。扁桃体隐窝中的炎症因引流受阻,通过或破坏隐窝底部进入扁桃体周围间隙,尤其是扁桃体上窝。初起为炎症浸润,进而形成脓肿。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等。扁桃体周围脓肿较急性扁桃体炎严重,咽痛剧烈,吞咽困难,言语含糊不清,饮水向鼻腔返流,伴张口受限、畏寒、发热等,检查可见一侧舌腭弓充血显著,或见病侧软腭及悬雍垂红肿并被推向对侧,或咽腭弓肿起。并可出现张口困难。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如发病逾4~5d,局部隆起明显及咽部疼痛剧烈,可诊断该病。穿刺抽脓可确定诊断。但还应与咽旁脓肿相鉴别:该病脓肿位于一侧颈外下颌部,伴有压痛,病侧扁桃体被压向中线,但扁桃体无病变。同时还应与第三磨牙冠周炎相鉴别:该病常发生于下牙槽的内侧,牙冠上覆盖肿胀组织,红肿可延伸至舌腭弓,但扁桃体及悬雍垂一般不受波及。本病病程7~10d。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喉水肿、脓毒病、颈内静脉血栓、化脓性颈淋巴结炎等。因此,选择及时、正确、可靠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关键[2]。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在脓肿未形成之前,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流食,选用抗生素控制炎症,青霉素为首选,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脓肿形成之后,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脓肿最隆起处,穿刺后切开引流,因引流点在脓腔的中上位,引流效果不甚理想。经扁桃体上隐窝穿刺引流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穿刺针扩大上隐窝后,经多被感染穿透的上隐窝扁桃体被膜探入脓腔,同时连通电动吸引器较易吸净脓液,再行脓腔冲洗,相当于在上隐窝开放了1个低位脓腔引流口,引流效果显著;(2)该通道多已因感染自然形成,穿刺时几乎无阻力,痛感较传统穿刺切开明显减轻;(3)经改制的穿制针,针尖圆钝呈匙状,类似于小号吸引器头,对组织损伤小[3]。连通吸引器后,可随时观察吸出脓液情况,估计针尖所到之处,避免损伤咽部大血管;对多次脓肿发作者,应在炎症消退2周后,将扁桃体切除。由于对炎症,抗生素的有效控制,也可在确诊后,切除病侧扁桃体,其优点为排脓通畅,恢复快,能一次治愈本病。
参考文献
[1]冉向群.经扁桃体上隐窝穿刺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中国厂矿医学,2005,18(4):325.
[2]陈泽宇,周传理.扁桃体周围脓肿感染途径探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4):245-246.
[3]靳维娜,邓淑贞,江天富.扁桃体周围脓肿55例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28.
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