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peritonsillarabscess)是急性扁桃体炎常见并发症。由于扁桃体隐窝被堵塞,引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进入扁桃体周围间隙。早期发生蜂窝织炎(称扁桃体周围炎)继之形成脓肿。一般发生于一侧,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前上型和后上型两种。前者脓肿位于扁桃体上极与舌腭弓之间,较常见;后者位于扁桃体与咽腭弓之间,较少见。常见致病菌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可见软腭及悬雍垂红肿,并向对侧偏斜,腭舌弓上方隆起,扁桃体被推向内下方。后上型者,腭咽弓红肿,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
1、根据临床表现可确定诊断。当发病逾4~5日,局部隆起明显及咽痛剧烈时,脓肿多已形成,可穿刺抽脓。
2、注意与咽旁脓肿鉴别,咽旁脓肿咽部充血轻,扁桃体本身无病变,病侧扁桃体和咽侧壁被推向中线,患侧颈部有明显肿胀与压痛。
1、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前,大剂量抗生素控制炎症,高热或咽部水肿严重时酌情使用类固醇激素。
2、脓肿穿刺能够明确脓肿是否形成及确定脓肿部位,一般用腰穿针或上颌窦穿刺针在脓肿最突起处穿刺抽脓,每日1次,直致无脓为止。
3、切开排脓如穿刺抽脓无效,可切开排脓。
1、脓肿穿刺时应注意方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咽旁隙内大血管。
2、脓肿多次发作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2周后,将扁桃体切除。也有报道在急性炎症期,本病确诊后即行病侧扁桃体切除,其优点为排脓通畅,恢复快,可一次治愈。但存在一定危险性,如并发大出血,感染扩散等,因此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