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2009-12-07 www.cmt.com.cn A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北京空军总医院感染内科李晓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在发展中国家以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目前,发病高峰年龄后移到10~20岁。为了解近年来我国的发病情况,我们对空军总医院2001年初到2004年底收治的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

在收治的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18.4±12.3)岁(4~50岁),其中15岁以下患者13例(50%),15~30岁9例(34.3%),30岁以上4例(15.2%)。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

1.发热:26例患者均有发热(100%),持续3~72天。其中高热(39.1℃~41℃)17例(65.3%),中度发热(38.1℃~39℃)7例(27%),仅有2例体温在38.1℃以下。发热高峰时间在病期的(5.9±3.2)天。

2.咽峡炎:21例(80.8%)患者有咽峡炎,17例(65.4%)扁桃体肿大,其中11例肿大在Ⅱ度以上,8例伴有渗出。

3.淋巴结肿大:19例(73.1%)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34.7%)有其他部位(颌下、耳后、枕后、腋下和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大。

4.脾肿大:16例(61.6%)。

5.皮疹:8例(30.8%)。

6.其他症状:11例有咳嗽,多为干咳,无痰或少量白痰;3例患者双肺呼吸音粗,1例肺部有罗音,经胸片证实均为支气管肺炎;7例有心悸,心电图检查显示,6例有窦性心动过速,2例有T波改变,1例有交界性早搏。此外,2例出现眼睑水肿;有关节痛,腰痛、腹泻、阴囊和睾丸肿痛症状的患者各1例。

实验室检查结果为:

1.血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平均为(11.4±5.9)×109/L。19例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增高,15例异型淋巴细胞>10%。

2.血清免疫学检查:15例EB病毒IgM抗体阳性;嗜异性凝集实验阳性者8例。

3.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ALT>40IU/L者17例,总胆红素升高者6例,但患者的肝炎病毒指标均阴性。肾功能受损者1例。

治疗方法与临床转归

治疗的主要措施为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抗病毒用药为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或病毒唑等。对17例肝功能异常者进行保肝治疗,对心肌受损者给予能量合剂。

25例治愈,1例因进展为亚急性肝坏死,出现肝性脑病而死亡。

总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我国也不少见,诊断标准为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中的3项,以及外周血中异性淋巴细胞>10%或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的IgM抗体阳性。对于患咽峡炎且血中淋巴细胞增高的患者,应考虑到发生该病的可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该病可引起患者肝功能受损,甚至因肝衰竭而导致死亡。

责任编辑孙晓庆感染专刊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ChinaMedicalTribuneCopyright(c)2000
AllRightsReserved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