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1例分析 2006年第3卷第4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2009-12-07 www.39kf.com A +

【关键词】细胞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临床表现主要

患者,男,18岁,因“咽痛、高热6天”于2004年9月9日入院。入院头痛及全身关节疼痛,但无活动障碍。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心慌、心悸,无腹胀、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曾在单位卫生所检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白血病?”,给予青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水肿(++),悬雍垂、咽腭弓、舌腭弓充血、水肿,双侧扁桃体Ⅱ度肿白及血小板正常。B超结果显示为颈淋巴结肿大,肝、脾中度肿大。判断可能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立即加用干扰素肌注,静脉使用肝功能检查除谷丙转氨酶110u/L外,其余均正常。继续给予转移因子胶囊出院口服,出院2周后复诊血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均无异常。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EB病毒感染所致,以高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多见。血中变异淋巴细胞大于10%,血清嗜异凝集试验(+)有确诊意义。

此病例患者平素体健,在单位卫生所就医时医生对此病认识不够,此为导致此病误诊的主要原因。虽血常规报告“幼稚细胞”有一定误导作用,但此病临床表现十分典型,若能及时联系专科会诊,则一定能做到早诊断,并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在基层医院,基层医生对此病常缺乏认识,一般以上呼吸道感染处理,咽峡炎明显者常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故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是减少此病误诊的主要途径,可以尽早给予有效治疗,同时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基层医院一般较重视临床医师队伍建设,而不重视医技科室的建设,检验、影像等科室医师或技师一般都未经院校正规培训,所以才有检验技师将变异淋巴细胞误认为幼稚细胞的事情发生。所以加强基层医院医技建设亦很重要。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1~2周。治疗一般采用抗病毒、增加免疫力等,故早期的治疗一般效果不明显,造成病员及家属对治疗的不满意及焦虑情绪产生。同时,医师若对此病的发病机制了解不够,便会认为抗生素耐药,盲目用高档抗生素,极大地浪费了医疗资源,同时也有可能造成耐药菌株的形成。

作者单位:1614100四川夹江,解放军第42中心医院

2614100四川乐山,乐山军分区卫生所

(编辑:巨杨)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