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2009-12-07 www.yxsjy.net A +

  疱性类天疱疮(hullouspemphigoid)为一多见于老年人的疱病疱壁较厚易破溃组织病理为表皮下疱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免疫球蛋自沉积病程慢性预后良好




  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铂多数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基底膜带的自身抗体主要是IgG免疫电镜示这种抗体结合在基底膜带的透明板推想本病是由于基底膜带透明板部位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补体参与下吸引白细胞释放酶导致表皮下水疱形成类天疱疮抗原(BPAg〕是由表皮基底细胞合成BPAg1分子量为240000u是构成半桥粒致密板块的主要成分;BPAg2分子量为180000u是一个跨膜蛋白

  水疱发于表皮下为单房性疱顶多为正常表皮疱腔内有嗜酸性粒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数量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多见于老年人多在50岁以后发病典型损害为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形的疱直径约1~2cm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棘刺松解征阴性水疱多在红斑或正常皮肤的基础上发疱易破裂糜烂面上常附血痂较易愈合有的患者初起时皮疹为浮肿性的红斑,或风团样损害,数日后才在此基础上出现疱皮疹好发于躯干四肢屈侧腋窝及腹股沟约25%患者在口腔粘膜出现水疤或糜烂病程多进展较慢,水疱断愈合及新患者自觉程度等的瘙痒,全身健康状况一般良好。但若及时治疗,皮疹将逐渐增多,泛发全身,量体液通过体表丢失,机体日益衰弱,可因继发感染等而导致死亡。

  【诊断说明】

  1.临床表现老年人,皮肤上出现多数张力性疱应首先虑本病。

  2.取新出水疱作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疱,疱内及疱下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3.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皮损基底膜带有线状IgG和(或)C3沉积。取有活动性损害患者的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显示存在有抗基底膜带抗体。

  【鉴别诊断】

  (一)疱性多形红斑多见于年轻人,皮疹多形性,粘膜损害广泛而严重,发病急,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肤损害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带无荧光。

  (二)获得性疱性表皮松懈症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水疱好发在肢端,手足肘膝伸侧等易受损伤的部位,病理改变亦为表皮下疱,但真皮内为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用1mol/LNacl裂解皮肤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本病荧光在分离皮肤的真皮侧,而疱性类天疱疮的荧光在分离皮肤的表皮侧。  基本原则与天疱疮相似。控制疱性类天疱疮皮损所需的皮质类固醇用量要小,一般为泼尼松40一60mg/d。水疱控制后2周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并长期服用,一般需服2年左右。宜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伴发糖尿病结核病等的患者,可用氨苯砜(100一150mg/d)或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甙,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治疗。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年迈体弱,全身支持疗法也是很重要的。在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期间,应注意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Www.yXsjy.net医家园
下载PDF文档


Tag: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