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前位置:首页>儿科神经及发育行为常识儿童遗尿症
1.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答: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或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
2.遗尿症有哪些类型?
答:可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两种。
(1)原发性遗尿症:是指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约占70%~80%。从小到大一直尿床,多伴有家族史,多因控制排尿的能力迟滞所致。发生在夜间为多,偶见白天午睡时或者清醒时。
(2)继发性遗尿症:指5岁以前有一段时间已不尿床(至少6个月),5岁以后又再次出现尿床。大多时由于全身性或泌尿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其他如智力低下、神经精神损伤、尿道畸形、感染,尤其时膀胱炎、尿道炎、会阴部炎症和蛲虫刺激、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都可以引起遗尿现象。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继发性遗尿在处理原发性疾病后症状即可消失。
3.儿童遗尿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在双胞胎单卵双胞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2)睡眠过深:为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量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
(4)精神紧张: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升学考试前,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随诊精神情绪改善遗尿症状会逐渐消失。
(5)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这些患儿常较内向、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6)疾病的因素:不多见,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关。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
4.儿童遗尿症如何诊断?
答:儿童遗尿症诊断按ICD-10标准诊断依据为:(1)年龄在5岁或5岁以上(或智龄4岁以上);(2)5岁儿童每月至少2次遗尿,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1次遗尿;(3)排除有明显原因引起的遗尿。在诊断功能性遗尿时,必须排除各种躯体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和畸型(如尿道口狭窄,尿道下裂等)、隐性脊柱裂、神经系统疾病(如炎症、外伤、肿瘤)、精神发育迟滞等。
5.遗尿症患儿需要做哪些检查?
对每位患儿应作尿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系感染和糖尿病等,并做泌尿系统B超,脊柱X线射片等了解有无各种畸形。进一步还应检查血液控制尿量排泄激素的水平,了解有无分泌不足;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等了解膀胱的功能问题;部分患儿还需进行脑电图检查。
6.遗尿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答:遗尿应注意与尿失禁和神经性尿频相区别。
(1)尿失禁:其尿液自遗而不分昼夜,在小儿多为先天发育不全或脑病后遗症的患。
(2)神经性尿频:其特点是患儿在白昼尿频尿急,入睡后尿频消失,与遗尿炯然有别。
7.儿童遗尿症应该如何治疗?
答:对遗尿儿童可采用行为疗法及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1)行为疗法
A.设置日程表: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记录尿床时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应该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B.建立条件反射: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提前半至1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厕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C.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2)药物治疗:可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因予以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咪嗪、奥昔布宁、去氨加压素、麻黄素、阿米替林等。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因此,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以免加重小儿紧张不安的情绪。
8.家长应该如何帮助患有遗尿症的孩子?
答:家长可从下面几方面帮助患有遗尿症的孩子:
(1)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这是预防遗尿症的基本措施,最好是在孩子满1岁半以后就应该进行大小便训练。
(2)注意调节饮食: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少吃流质,睡前也尽量少喝水,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分多的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3)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规律,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
(4)睡前不宜过分兴奋,按时睡眠。
(5)睡前把小便排干净,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这样可减少尿床。
(6)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
9.儿童遗尿症对孩子会造成哪些影响?
答: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尿床使孩子易患泌尿系统感染,而且多数遗尿症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孩子性格内向,不爱交往,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不敢参加集体活动如夏令营、军训、旅游等。患遗尿的孩子易产生胆怯心理,脾气固执,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影响孩子正常能力和潜质的发挥。家长对孩子的责备和惩罚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