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瘘是因先天形成,或耳后疽治疗不彻底,溃口经久不愈所致。以耳前或耳后出现瘘管,时有渗液为主要表现的瘘病类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所指先天性耳前瘘管及耳后骨膜下脓肿破溃后遗留之瘘管。
[诊断依据]
1.先天性者,瘘管自出生后即存在,常为盲管,或深或浅,或直或曲。其开口多位于耳屏或耳轮脚前,如芝麻粒大小。平时无症状,但常有少量乳白色干酪样物排出,微臭。若感染邪毒,则瘘口处红肿、疼痛、溢脓。反复发作后,瘘口处皮肤变薄呈暗红色薄瘢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耳根毒所致者,瘘口位于乳突下方皮肤,病程在三个月以上不愈,溢脓不止,量少有臭味,探针可触及乳突骨质。
[辨证论治]
1.脓毒(蕴积)证:耳前瘘管开口处红肿疼痛,并有溢脓或多或少。舌质红胖,苔黄腻,脉滑数。排脓解毒。
2.正虚邪恋证:耳后乳突尖处瘘口日久不收,时溢稀脓微臭,疮口暗红,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脉细缓无力。扶正排脓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