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耳后骨膜下脓肿

右耳慢性中耳乳突炎并耳后骨膜下脓肿、乙状窦脓肿1例

2009-12-06 qkzz.net A +

右耳慢性中耳乳突炎并耳后骨膜下脓肿、乙状窦脓肿1例推荐到首页 □ 《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20期1/2页12

【关键词】中耳乳突炎

  中耳乳突感染的病人,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最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同时应引起我们临床医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医疗条件差,偏远落后贫穷的农村,更应高度重视,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以免延误时机。

  1病历摘要

  患者,男,16岁。于2003后5月17日下午16时以“右慢性中耳乳突炎”急诊入院,右耳间断性流脓水六年余,加重半个月,伴右耳后肿痛,头晕、恶心和视物晃动。检查:t:37.7℃,颈强(-),眼震水平快向左,右耳后和枕部软组织肿胀,压痛(+),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右耳鼓膜为紧张部大穿孔,且深部有少量的脓性物,x线乳突片:右慢性中耳乳突炎,头部ct:右枕部软组织肿,电测听:右耳:ac:66.7db,bc:13.3db,拟诊:右慢性中耳乳突炎,迷路炎。入院后给予静点“甘露醇”500ml,菌必治3.0g静点,头晕、恶心稍缓解,于5月8日下午急诊行右中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耳后枕部相当于乙状窦处骨质已破溃,有一瘘口,周围骨质呈骨髓炎样改变,乙状窦板已腐蚀,乙状窦周围和枕部皮下有较多的肉芽组织和坏死组织,将乳突、乙状窦和枕部的骨髓炎样的骨质全部凿去,并刮除肉芽组织和坏死组织,将乙状窦裸露,试穿乙状窦抽出约近10ml的脓汁,扩大乳突鼓窦腔,见鼓室腔内有较多的肉芽和干酪样脓性物涌出,将上鼓室外侧壁全部开放,见硬脑膜有约1cm×1.2cm的暴露,乙状窦前移,鼓室腔较小,将已腐蚀部分的砧骨和锤骨头去掉,见鼓室腔内有肉芽组织和坏死物,彻底清理,请脑外科主任阅ct片后,决定试穿小脑,看有无小脑脓肿形成,试穿小脑未抽出脓液,术后无面瘫和眼震,术后耳后放置引流条。术后诊断:右慢性中耳乳突炎,耳后骨膜下脓肿,乙状窦脓肿,迷路炎。术后用大量的通过血脑屏障的药静点,半个月时,复查ct,未形成小脑脓肿,1个月时复查ct:回报为颅内ct扫描未见异常。一个半月术腔完全上皮化,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

  乙状窦感染是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病,且与其颅内并发病关系甚为密切。当为耳源性颅内并发病病人施行乳突探查术时,常规凿开乙状窦板,暴露和检查乙状窦,甚为必要。乙状窦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距很近,颈静脉球与鼓室底部之间仅隔一层薄骨板,故中耳乳突炎症,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乙状窦炎症或血栓形成。因此,当中耳乳突炎手术时,清除中耳乳突病变后,凿除乙状窦板,将窦壁暴露至正常边界,防止此病的发生。  (编辑:秋实)

  作者单位:161006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耳鼻咽喉D头颈外科

1/2页12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