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诊治规范

2009-12-06 www.daifumd.com A +

二尖瓣狭窄诊治规范发表:(2007-05-1202:47);最后修改:2007-05-1202:47;栏目:[介绍]
作者:;【阅读:11】【留言】【繁w】【诊断依据】
1.早期为左房衰竭期,逐渐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咯血等;以后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浮肿等。
2.二尖瓣面容,心尖部可扪及舒张期细震颤。第一心音亢进带拍击性,肺动脉瓣第二心单音分裂、亢进,二尖瓣开瓣音,心尖区舒张期局限的低调隆隆样杂音。
3.胸部后前位及左侧位吞钡照片可有左房压迹,右室扩大及主动脉结缩小等改变。
4.心电图检查示二尖瓣P波,右室肥厚,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
5.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二尖瓣口狭窄,瓣膜增厚粘连,左房右室大,二尖瓣活动曲线呈城墙样改变,多普勒探及左室内舒张期湍流频谱等改变。
【检查】
1.血沉、抗"O",C-反应蛋白。拟手术者(含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查血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2.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3.X线胸部后前位片、左侧位吞钡照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行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4.如年龄大且拟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应行肺功能检查。年龄>60岁(男性>50岁)者,术前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治疗】
1.一般治疗:限制体力活动,限制钠盐摄入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
2.风湿活动时用青霉素预防感染,用阿司匹林或激素抗风湿治疗。参见风湿热的治疗。
3.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4~6周。
4.左房和(或)右心衰竭,以利尿为主,辅以适量的地高辛治疗,速尿20mg,1~2/d,地高辛0.25mg/d,注意防治电解质紊乱,适当补钾。
5.快速性心房纤颤时用西地兰、地高辛控制心室率;如西地兰0.2~0.4mg稀释后静注,后用地高辛0.25mg,1/d,必要时进行药物或电复律(参见房颤的相关内容)。肠溶阿司匹林0.1g,1/d,必要时华法林等预防心房内血栓形成。
6.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是解除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或伴轻度二尖瓣返流或轻度主动脉瓣病变,钙化不明显,无左房血栓及栓塞史,心功能Ⅱ~Ⅲ级且无风湿活动及严重瓣下结构病变者,可选用球囊成形术,术后93%~100%病人的症状和心功能可获得改善,运动耐量增加。
7.术前准备:①病重者应半卧、吸氧;②有风湿活动者先抗风湿治疗;③强心、利尿、补钾治疗,使心功能达到3级以上者手术较为安全;④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钾的平衡;⑤注意纠正营养失衡。
8.手术方式及要点:单纯二尖瓣狭窄者可用闭式二尖瓣分离或用导管球囊扩张,直接二尖瓣交界切开、成形以及二尖瓣置换术;合并关闭不全者,多数要行瓣膜置换术,部分可采用成形术。解除狭窄的同时,又不增加返流,特别是成形术,应反复测试有无返流,若成形不满意应即改换瓣术,换瓣者宜选择合适的人造瓣膜,可采用连续或间断缝线置瓣,缝合应严密,防止损伤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房室结、主动脉瓣,防止瓣周渗漏,检查瓣叶活动度,若保留后瓣叶,应注意组织折叠好,防止保留组织卡瓣。
9.术后处理:按一般体外循环术后处理。①呼吸机支持6~18h;②循环支持,强心、利尿、正性肌力药物使用;③维持血容量,维持中心静脉压为0.98~1.47kPa(10~15cmH2O),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血钾在4.0~4.5mmol/L;④抗凝治疗,拔除纵隔、心包引流管后,当日服华法林3.0mg,维持凝血酶原时间为20~30s;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V,视体温及血常规检查情况再调换抗生素,必要时作细菌培养、药敏指导用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