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非典,拒绝恐慌
――谈非常时期的心理保健
在人人谈“非典”色变、种种口罩争奇斗艳的时节里,你可曾想过,那明媚的春光、妖娆的春色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树的绿、花的红正在恣意舒展着,荡涤着人们心中的郁闷。就让我们徜徉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伴着鸟语花香,共同面对非典。
毋庸置疑,目前由于“非典”造成的紧张的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研究证明,不管源于什么因素导致的紧张(有时也叫做应激,STRESS),只要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必然引发个体身心两方面的不良反应;尤其当这种紧张持续一段时间得不到有效缓解时,不良反应会更加严重。持续、过度的恐慌对心理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会导致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躯体方面比较明显的后果是内分泌失调、破坏体内环境的平衡,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原本有的对疾病的抵抗力也随之削弱(这方面已经为许多研究证明),由于身心交互作用,两者相互加强,进入恶性循环。这对于预防“非典”无异于雪上加霜,给非典病毒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非典的高传染性以及目前所谓的没有特效药,这两点是民众对非典畏之如洪水猛兽、人人自危的最主要原因。可是,专家也明确表示,普通人(不接触非典以及疑似病例)感染非典的概率是非常小的;目前对普通人的特效药就是“良好的自身免疫力”。非典既没有高死亡率(甚至比流感、普通肺炎等的死亡率都低),与此同时,政府、专业人士在非典面前尽力而为。而恐慌以及随恐慌而来的某些行为,比如不出门、不吃学校餐厅、在同学间相互传染恐慌情绪,这对于增强抵抗力、预防非典,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士,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对此的建议是:
1.慎重过滤信息。人对不确定的东西最恐慌,要有效应对一件事,首先要对这件事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解决办法就是,固定信息的来源,选择一家“可信”的媒体,除此以外“不闻不问”,或不为所动!目前应该信任学校以及政府公布的信息。不要让那些小道消息污染了我们的情绪,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民众,对自己和对他人能为防治非典应该做的事情。
2.在心理上贯彻“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原则。按照专家介绍的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这既是珍爱自己也是珍爱他人的表现;同时不因非典而使生活变了颜色。对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在预防非典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3.走进大自然(校园)中,大胆地享受鸟语花香。多参加体育锻炼,分散过于集中的意念,舒缓紧张的恐“非典”情绪。
4.学会“深呼吸”。当你的焦虑过于严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睡眠和精力集中时,采用深呼吸,每次五分钟,每天数次,这是最简易并科学有效的减缓焦虑的方法。或者,你也可以尝试“心理深呼吸”,即与人倾诉,释放、渲泄不良情绪。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全天接待咨询,将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共渡此非常时期。
大自然不仅仅馈赠给我们鸟语花香,同时也总有或大或小的天灾人祸随行,这是不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何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检验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顺便锻炼一下我们的心理素质?享受花香鸟语是我们的幸福,在人生中有遭遇天灾的经历,也未必只是不幸。这或许可以教会我们更加珍惜健康,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是啊,有了非典的京城春季,不是同样掩不住地春意盎然么?所以,让我们直面非典,拒绝恐慌,敞开胸怀享受这美好的春天吧。
社科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200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