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的几点思考

2009-12-06 www.th55.cn A +

  1流行病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交往增多,8超检查的进步和广泛应用,脂肪肝的检出率13益增多。根据欧美统计,脂肪肝发病率约占平均人口的20%,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0%,已成为第一大常见肝病。我国8超研究发现脂肪肝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16%,在肥胖患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高达38%。由于脂肪肝普遍存在,并有潜在发展至终末期肝病的危险,是目前国内外肝病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NAFL预后较好,而NASH则预后不佳,有研究显示:NASH约占NAFLD的5%~6%,10%~15%的NASH患者在10—20年内可进展为肝硬化。作为NAFLD演变的最终阶段,NASH相关肝硬化的预后较差,9%。26%的患者在随访的4—10年内死亡,死亡最主要原因是终末期肝病。有资料显示,NASH可能为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脂肪肝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发挥。

  2发病机制

  NASH的发病目前尚不能以单一的机制解释,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目前,最被公认的理论是Day和James等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积聚和脂肪变性是“初次打击”,使肝脏对炎症反应和各种损伤因素的易感性增高,而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炎症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线粒体功能异常等因素形成“二次打击”,诱导了肝脏炎症反应,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硬化的发生。

  3中西医治疗进展

  NAFLD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现代医学主要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维护机体内环境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抗氧化物的平衡,促使机体保持在适应性反应阶段,延缓、阻止脂肪性肝病的病情进展。针对个体病情,可适当采取控制体重的方式辅助治疗,终末期肝病需采取肝移植手术治疗。

  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噻唑烷二酮类(TZD)和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NAFLD有益,但现有资料不足以支持将该类药物作为治疗NAFLD的一线药物。且有研究表明,服用TZD患者2/3体重增加,部分患者下肢轻度水肿,停经妇女骨质疏松加重等。约20%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初期(特别是空腹服药者多见)有以下反应:恶心、呕吐、厌食、口腔金属味、腹痛、腹泻等。并且TZD和二甲双胍存在潜在的肝毒性问题。

  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A、C、E以及胡萝卜素、硒、乙酰半胱氨酸、甜菜碱(betaine)等,可缓解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肝组织损害。研究显示,截至2006年末,尚无足够资料可供建议或否定抗氧化剂治疗NAFLD的作用。

  减轻体质量的药物:如奥利司他、大麻素-l(CB.1)受体拮抗剂、肠降血糖素等。这些药物并非直接针对NASH的发病机制,只能作为改变生活方式的辅助治疗。

  熊去氧胆酸(UDCA)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但有研究表明,UDCA治疗NAFLD/NASH生化指标和组织学改变均无明显改善。

  他汀类制剂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曾用于治疗NASH。但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转氨酶增高。此外,还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壳聚糖等药物用于治疗NAFLD,但多数药物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中医药进行NAFLD临床研究早期NAFL与NASH多不分,笼统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从痰、湿、气滞、血瘀、脾虚、肝肾不足进行论治,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4种。(1)辨证分型论治: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将本病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有报道提示脂肪肝辨证分型方面大致有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瘀血内结、脾气虚弱、肝肾不足等主要证型,出现频率依次为痰湿内阻>瘀血>肝气郁滞>脾气虚弱>肾气阴两虚>湿热内蕴>其他。(2)基础方加减论治: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经验方剂,在此验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目前临床有疏肝健脾,清热化湿,逐痰祛瘀、理气活血、补益肝肾、多法并用等。谢春娥等对肝脂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2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为95.0%,其在改善脂肪肝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说明健脾化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法组成的肝脂消胶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固定方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基础上,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筛选有效药物组成固定专方,或使用中成药用于临床研究。目前有血脂康、壳脂胶囊、疏肝化脂胶囊、益肾降脂片等。(4)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或基础方加减加上西药联合治疗,或中成药加上西药联合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对NASH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韩素萍等用舒肝健脾化瘀颗粒治NASH35例,与脂必妥作对照,结果舒肝健脾化瘀颗粒总有效率为88.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中医药治疗NASH的实验研究亦采用疏肝健脾,清热化湿,逐痰祛瘀、理气活血、补益肝肾、多法并用等为主进行加减组成的方药进行作用机制的研究。如施军平等研究理气化痰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PPAR和CPT-1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理气化痰祛瘀方能明显增强NASH大鼠肝组织PPARa和CPT-1基因表达,抑制肝组织PPAR蛋白和基因表达,王晓素等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提示:清肝化痰活血方可能是通过增加PPARa的表达而改善肝脏的脂质代谢,起到抗脂肪变性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转载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共1页当前是第1页首页上一页末页>>>相关新闻信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