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非溃疡消化不良

如何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2009-12-06 www.fx120.net A +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此病过去在临床上常被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经性呕吐或胃痉挛等。近年来,我国消化内科学界对此病使用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这一诊断用语,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求得病名的统一,避免出现病名混乱的现象;其次是为了与国际上的诊断名称接轨,以便于进行学术交流。

  据北京和上海两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约为10%,该病和“肠易激综合征”(另一种功能性肠病)两种病患者的总数,约占医院胃肠病就诊人数的2/3,这足以说明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主要有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部隐痛和不适、恶心、呕吐、反酸水、烧心、嗳气、打嗝、餐后腹胀和排气等症状,但对其进行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肝胆胰B超、CT等检查时,其胃肠和其他脏器并未发现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也就是说,该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患者的主观症状较多,而不具有实质性病变。

  目前,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胃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人体胃的运动是指胃壁平滑肌的舒张和收缩活动,它是胃对食物进行容纳、研磨、消化和传输的动力。如果胃的运动功能发生了障碍,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便会延长,这就必然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②精神因素:研究表明,多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都存在焦躁、抑郁、疑虑(疑病症)等不良心理。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失眠、精神紧张、说话夸张等神经症状。该病患者常把自己的病情形容得非常严重和痛苦,似乎有不堪设想的后果,并因此而终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精神因素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到一个人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及供血,最终导致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发生。

  由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与上述因素有关,故该病患者在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病情采取以下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