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体会

2009-12-06 info.med.hc360.com A +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体会hc360慧聪网医疗器械行业频道2004-08-1818:02:04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25~78岁,平均6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例,跌伤22例。伴发心血管系统疾病2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糖尿病1例。按Tronzo分类,稳定型19例,不稳定型8例。
1.2治疗与效果:治疗方法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病人全身状况和年龄决定。本组保守治疗22例,其中19例为稳定型;2例不稳定型因年龄大,并存严重内科病,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1例不稳定型因粉碎性骨折,年龄大,骨质疏松严重,估计内固定不稳。行RusselL牵引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牵引时间8~12周,去牵引后穿丁字防外旋鞋2~3周,至少3个月下床逐步负重,牵引中强调外展角度30°,防止外旋,1周内摄床边X线片了解骨折复位情况并及时调整,并于骨折后8、12、16周摄X线片,指导下肢功能锻炼和负重情况。手术治疗5例,2例行130°角钢板,2例行加压滑动鹅头钉(AO-DHS钉),1例行Gamma钉内固定。所有病人早期服用活营止痛汤,中晚期服用生骨散,非手术病人局部外敷本院经验药方(药用甘草10g,红参10g,肉桂10g,田七20g,杜仲10g,党参20g,细丝10g,当归20g,黄芪10g,海龙海马各1对),对于消除局部瘀血、减轻疼痛、消散肢体水肿、预防静脉炎、减少全身反应等效果明显。治疗中非手术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褥疮2例(Ⅰ度),髋内翻3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膝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障碍;手术组未见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2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关节囊外缘到小转子远端5cm处的骨折,该处血运丰富,骨不连机会很少,治疗重点主要是预防髋内翻和肢体的外旋畸形。传统的牵引治疗创伤小,方式简单,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严重、内固定不稳者,但易发生内科并发症、患肢关节功能障碍和髋内翻等畸形。近年有提倡手术治疗的倾向,认为除非是垂死的病人,内固定的适应症与病人的全身状况成反比,大大放宽了手术适应症。因手术内固定明显减轻骨折引起的疼痛,可早期起床活动,避免与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并很少发生髋内翻畸形,肢体功能恢复较好。但唐三元等认为病残率和死亡率在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中并无明显差别,死亡率主要与患者入院时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有关,与治疗方式无绝对关系,手术后能否下地与死亡无关。针对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高年龄组的特点,牵引治疗仍是目前行之有效、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只要在治疗中定期检查,治疗内科并发症,加强护理,早期进行等长肌收缩等功能锻炼,以及应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强筋壮骨、补肝益肾等中医药,可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在选择牵引治疗适应症前提下,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外展角度的保持和是否存在外旋,定期摄床边X线片了解骨折对位和生长情况,可明显减少畸形愈合率。本组发生的畸形愈合均为不稳定型骨折,且病人全身状况低下不能配合相关治疗者。所以在治疗前通过X线片详细了解骨折情况,明确分型,估计骨折稳定性,可明显提高牵引治疗的治愈率,而不应过分夸大手术治疗的优越性。关于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式选择,王福权、鲁英等已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加压滑动鹅头钉(AO-DHS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物,130°钢板存在较多问题已日趋淘汰,Gamma钉应用于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和转子下型骨折有其优势。信息来源: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