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

2009-12-05 www.bethune.net.cn A +


⒉交通性鞘膜积液

肿块的外形与睾丸鞘膜积液相似。于每日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透光试验为阳性。


透光试验阳性

⒊精索鞘膜积液

肿块较小,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腹股沟管内下降不全的睾丸,可被误诊为斜疝或精索鞘膜积液。隐睾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觉。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能明确。

⒌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病人应常规检查双侧腹股沟区,明确是否由嵌顿疝引起。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伤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和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⒈非手术治疗

(1)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内环,防止疝块突出。

(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内容物后,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促进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长期压迫还可使局部组织萎缩。

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力增高情况或糖尿病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处理,否则术后易复发。

手术方法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1)传统的疝修补术: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Marcy法(疝囊高位结扎术)

疝外科的现代纪元应归功于Marcy(1871)。他首先提出并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并用缝合腹横筋膜缩小内环治疗腹股沟斜疝。应在精索的内前方寻找疝囊。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将疝囊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扎、或荷包缝合,然后切去疝囊。应在显露腹膜外脂肪并剥离脂肪后高位结扎疝囊颈部。若结扎偏低只是把一个较大的疝囊转化为一个较小的疝囊,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较小的疝囊应完全剥除;较大的疝囊行部分切除,远侧疝囊应敞开旷置。直疝的疝囊不需切除,也不必切开,可将其内翻还纳入腹腔,再用腹横筋膜埋入缝合。内环用腹横筋膜间断缝合修补,其松紧程度以通过一个止血钳尖为度。此方法适用于婴幼儿或小儿,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后复发率小于10%。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成年腹股沟疝,绝大多数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尤其是腹横筋膜的薄弱或松弛,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后壁或前壁得到加强或修补以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疗。

Ferguson法(1900)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又称Ferguson--Andrews法)

即在精索前方将腹外斜肌腱膜重迭缝合。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或者作为其他疝修补术的组成部分。很少单独使用。

修补或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①Bassini法(1884)

适合于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把精索提起,高位结扎疝囊;并平行切开腹横筋膜,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联合腱和腹横筋膜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图37-10)。

②Halsted法(1889)

与上法很相似,但把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从而把精索移至腹壁皮下层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1893年,Halsted又改进了其术式,将腹外斜肌腱膜于精索前重迭缝合,称为Ⅱ式。共5页:上一页12345顶一下(0)0%踩一下(0)0%上一篇:腹外疝下一篇:股疝收藏挑错推荐打印最新评论查看所有评论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评价:中立好评差评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匿名?相关阅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