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腹股沟斜疝

浅谈腹股沟斜疝

2009-12-05 dijianzhong.haodf.com A +

腹股沟斜疝,俗称“小肠气”,“吊气”,是最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的肿块,开始的时候肿块一般都比较小,仅在患者站立,体力劳动,行走,剧烈咳嗽,婴儿在啼哭时候较明显。平卧时候,或者有时候用手压迫,肿块会消失不见。此种疾病右侧多于左侧,男性多于女性。此种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径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如环不闭锁,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闭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腹股沟斜疝主要有那些表现呢?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难复性斜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大多数都是斜疝容易嵌顿。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轻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 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当斜疝发生嵌顿时,局部肿块突然增大、变硬有压痛,不能缩小,腹痛加剧,预示嵌顿的疝内容物时间过久,已发生血运障碍,进一步加重将导致疝内容物坏死,不及时手术治疗可能引起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为什么成人的腹股沟斜疝必须要手术治疗呢?在婴幼儿时期的腹股沟斜疝,随着机体的发育,腹壁肌层强度加强,有时候可能出现“自愈”,无需再手术治疗,而成人腹壁的缺损如果不用手术去干扰的话,是无法获得自愈的;而且,随着疝块的增大,必将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疝囊将愈加增厚,与疝囊周围和疝内容物之间会产生更多的粘连。这使手术的难度增加而且增加手术风险,发生嵌顿与绞窄的机会增加,直接增加了病人的危险性和死亡率;所以对此类疾病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均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疝手术分为传统修补和近年临床广泛开展的无张力修补方式。传统的手术主要的缺点有:(1)用邻近已有缺陷的组织修补后壁,使疝修补术后更易复发;(2)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不同组织间的缝合,非同一解剖位置上的组织之间的强行拉拢缝合,结果张力过大,不能产生真正的愈合,修补术后留有大量线结,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3)患者术后的不适,局部疼痛明显,(4)术后复发率高达10~25%。近年来,随着对腹股沟区解剖,生理功能,疝发生机制的认识日臻完善,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手术治疗已逐渐被弃用,无张力修补已成为如今疝修补的主流手术。电视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斜疝的无张力修补被认为是普外科近年伟大创新之一。其特出的优点是不干扰腹股沟区的正常的解剖结构,不会产生术后腹股沟区的不适,疼痛,复发率低,小于1%;具有明显的创伤小,术后腹部仅留下3个约1cm的手术瘢痕而传统的手术在腹股沟区留下了7cm左右的手术疤痕,住院时间短的显著优势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天左右较传统的7日大大缩短,并且能在修补一侧疝的同时,发现另一侧的隐性疝(临床没有症状,检查没有发现疝的存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必将出现),因此同时进行双侧疝的修补,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避免两次手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