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腹股沟斜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

2009-12-05 baike.soso.com A +

实验室检查:一般病症,常规检查均正常,但如并发全身中毒症状,可有感染性血象,白细胞显著增高,甚至血小板减少等。其他辅助检查:可做B超检查,明确腹股沟处肿块性质,可做透光试验和X线片检查,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典型斜疝有还纳现象或还纳的历史者诊断无困难。不能还纳或部分还纳者,首先应与睾丸鞘膜积液鉴别,主要鉴别方法可靠透光试验。透光试验的做法是以手电筒灯泡直接照射肿物时,可见卵圆形肿物全部红亮,即系鞘膜积液。如果只是灯泡接触的部位红亮则为阴性。小婴儿诊断困难时,首先可行肛门指诊,试扪腹股沟内环处是否有疝入的肠管。必要时可以照腹股沟肿物切线位X线片,X线透明者为含气的囊可以诊断为疝。禁忌做盲目穿刺试验。嵌闭疝的诊断多无困难。由于疝的突然不能还纳,小儿立即表现腹痛、哭闹,局部压痛、频频呕吐等,则可确诊。但小儿肺炎或婴儿腹泻等晚期腹胀患儿,也可突然发生呕吐、便秘等功能性肠梗阻症状,此时可因腹压增高而使同时出现的疝不能还纳,但实际上并无嵌闭,必须鉴别。如误诊为嵌闭疝而行手术,则给危重病儿增加不必要的手术和麻醉损害,常可促使病情加重。相反,可因腹胀严重、腹压过高而真的发生嵌闭疝,如未做出诊断,常可延误治疗。嵌闭疝的诊断,除靠全身症状及肠梗阻症状外,还应注意局部压痛、硬度、冲动感及各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序,以便进行鉴别。绞窄疝晚期,小儿中毒情况严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时需与腹股沟淋巴结炎鉴别,详细病史及明确的肠梗阻症状常为诊断的关键。治疗方案编辑本段小儿斜疝的病因主要是腹膜鞘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及腹压增高,只要正确处理疝囊,即可治愈。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可增大,并可发生嵌顿、绞窄,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新生儿及6个月以下婴儿疝囊菲薄,解剖关系不清,手术易发生疝囊撕裂、精索损伤,多数人认为,如无反复嵌顿,手术年龄以6个月~6岁之间比较合适。6岁以上小儿将入学,如不治疗可影响小儿参加体育活动,对精神及身体的发育均有不利。新生儿、小婴儿嵌闭疝应即时手术,因其常合并精索扭转或受压,造成睾丸坏死。较大的婴幼儿嵌闭时间短不超过12h、全身情况良好,局部疝块张力不大有弹性,阴囊无红肿,可给镇静药如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药,局部热敷,并抬高臀部,试行手法复位,疝多可回纳,切忌用手强力挤压复位。嵌闭疝复位后,除有不适合于手术的条件,一般仍应于2~3天后手术治疗。疝带不适用于小儿,常可压伤皮肤,并有发生疝带下嵌闭的危险。预防预后编辑本段预后:一般可复性疝并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6个月以内婴儿的小型疝有自愈可能。无并发症的疝一般无病死率。如不能自愈或未予治疗则逐渐增大,妨碍病儿行动,并且随时有嵌闭的可能,年龄越小,嵌闭率越高,危险性越大。预防:目前尚无确切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编辑本段本病无特殊预防方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参考资料编辑本段http://www.yongyao.net/jbhtml/xrxs.htm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