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下降进入阴囊。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发病率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的85%~95%,右侧多于左侧,男性占大多数,男女比例为15: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 一、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 在胚胎发育期,胎儿睾丸位于腹膜后肾脏下方,其下端有睾丸引带连到阴囊,随着胎儿生长发育,睾丸逐渐下降,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紧贴在其前面的腹膜,亦随之向下延伸成一囊袋,并包绕睾丸称腹膜鞘状突。胎儿出生前,紧贴于睾丸的一部分鞘状突成为睾丸固有鞘膜,余闭锁萎缩成纤维索带。如腹膜鞘状突未闭锁并与腹腔相通即成为先天性疝囊,腹内脏器或组织甚易从残留的腹膜鞘状突经腹股沟管突出外环形成斜疝。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因此也有类似的腹膜突起并降入大阴唇,如未闭锁亦可形成斜疝。 二、后天性: 1、腹壁抵抗力薄弱: (1)解剖结构缺陷:①腹股沟管区无肌肉保护,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时在腹横肌筋膜上形成一个裂口;②腹横腱膜弓和腹内斜肌下缘高位或发育不全。 (2)生理保护机制失效:①腹横腱膜弓和腹内斜肌下缘高位或其他原因使之与腹股沟韧带难以靠拢;②腹横肌筋膜悬吊带、髂耻束等松弛,腹内斜肌、腹横肌发育不良,肌肉变形萎缩,收缩力很小,括约作用减弱或消失。 2、腹内压力升高且持续存在生理和病理状态,如劳动、肥胖、咳嗽、便秘、腹水等。
(责任编辑:admin)顶一下(0)0%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什么是小肠疝气?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