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与高尿酸血症

2009-12-05 www.edu24ol.com A +

【摘要】近年来,与肥胖症迅速增加的同时,我国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也呈现同步的上升;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肥胖;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心血管事件

Metabolicsyndromeandthehyperuricemia

YANGJu-xian,ZHUOYang.AffiliatedtheNinthPeople’sHospit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11,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whiletherapidincreaseinobesity,metabolicsyndromeinChinahaveshownasimultaneousrises,amongofthepatientswithmetabolicsyndrome,hyperuricemiaisalsoanimportantcomponent.

【Keywords】adiposis;metabolicsyndrome;hyperuricemia;cardiovascularevents

1998年WHO专家组将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障碍的临床征群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

1代谢综合征的核心问题

2005年4月13~16日在柏林召开的MS国际学术会议上,统一了全球有关MS的诊断标准[1]:(1)腹型肥胖:腰围:男>90cm,女>80cm;腰臀比:男>0.90,女>0.85。(2)在下列4项标准中符合任何2项:①甘油三酯(TG)升高>150mg/dl(1.7mmol/L);②HDL-C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50mg/dl(1.1mmol/L);③血压升高:SBP≥130mmHg,或DBP≥85mmHg;④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或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

我国人群体脂增加的特点是肥胖的程度较轻,但体脂的分布是倾向于在腹部积聚,即表现为腹型肥胖,大量贮存在大网膜和腹部内脏的脂肪细胞不断增大,并不断产生对糖代谢不利的瘦素(Leptin),大量分泌的瘦素可使胰岛素的降血糖效应降低40%左右,在腹型肥胖的早期,通过高胰岛素血症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随后逐渐失去代偿,出现胰岛功能减退,糖耐量降低(IGT),乃至发生糖尿病,腹型肥胖不仅引起高血糖,常同时存在高TG/低HDL-C血症和高血压,即存在MS;MS的核心问题是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目前已认识到IR是引起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在入选西英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的6447例男性患者中,有25%符合MS的诊断标准,在随访的4.9年中,发现糖尿病风险者增加3.5倍,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增加4~6倍;如同时存在MS4或5个特征者,冠心病与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高达3.7与24.5倍,心肌梗死与脑卒中的发生率还将增加3~5倍;因此,可将MS的四个组成指标(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称为死亡四重奏。目前我国城市社区20岁以上成年人中MS的发生率为14%~16%。

2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并发症

Aizawa等指出,随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数字的增加,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呈几何倍数上升,单独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吸烟3项危险因素之一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3倍;具有2项危险因素者,发病的危险上升到6倍;而同时具有3项危险因素者,发病的危险性上升到11倍[2]。Isomaa等报道在4483例MS患者中分成3组,第1组1691例,系MS+2型糖尿病患者;第2组798例,系MS+IGT患者;第3组1988例,系MS+血糖正常者,但至少具有下列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肥胖、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高血压、微量蛋白尿。对3606例患者平均随访了6.9年的结果是:第1组,78%(女)、84%(男)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第2组,42%(女)、64%(男)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第3组,仅10%(女)、15%(男)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此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MS患者血糖升高,或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3倍以上;(2)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显著上升,MSU非MS患者=12.0%U2.2%,P<0.001;(3)MS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发生死亡最大的预防危险因素[3]。

3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来源是由细胞代谢分解产生,部分是由嘌呤类食物分解藏身;高尿酸血症可以无症状,但可以促发冠心病、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也可由于尿酸盐结晶(MSU)沉积于关节,形成痛风性关节炎,时间久了MSU逐渐形成痛风石。

Becker等自测血尿酸水平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相关密切,高尿酸血症始终与肥胖、贪吃与酒精联系起来,传统的危险因素是:男性,高龄,啤酒与多吃红肉;近年来增加了:多吃海鲜与豆制品;服用某些药物:长期用利尿剂、阿司匹林与环孢霉素等;yoo等明确指出:MS的各项指标: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与血脂异常等因素都是引起高尿酸血症重要的危险因素[4,5]。Bradna进一步明确提出高尿酸血症是MS的一个组成部分,MS患者70%出现高尿酸血症,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的发作,关键在于控制MS的各项指标;而防治MS首先考虑的应是饮食控制,运动减肥,忌烟戒酒以及解除焦虑抑郁症状联系起来[6]。Mizuno等报道都有吸烟习惯的男性359例,其中187例肥胖(BMI≥25),172例不胖(BMI<25),调查结果发现,吸烟量和时间长久者肥胖程度加剧,高尿酸血症与MS的各项指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并且严重,笔者认为吸烟这种行为促使腹部脂肪累积,脂肪细胞不断增大,产生大量瘦素,促发胰岛素抵抗和MS的发生发展[7]。Newman等报道在2型糖尿病人中高尿酸血症常见,在140例中风后的糖尿病人的随访中,有64例[45.7%发生心肌梗死或再次中风后死亡,这64例均为高尿酸血症(血尿酸)7mg/dl或420μmol/L];笔者认为糖尿病人出现高尿酸血症,不仅是MS的一部分,而且是心梗或中风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升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升高1mg/dl,冠心病或中风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将增加1.48倍[8]。Yoo等进一步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中60%以上合并存在MS,并与MS的各项指标呈正相关(OR=1.192,P<0.001);腹型肥胖和IR的增加超过40%,糖耐量异常(IGT)74%,糖尿病20%~50%,TG升高者75%~84%,高血压22%~38%;当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以后,MS的各项指标也呈下降趋势;一旦血尿酸再次上升,则MS的各项指标也会相应波动[5]。

4干预MS,降低尿酸水平,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1]

世界糖尿病联盟主席西灵格博士说:“肥胖是一个可以纠正的因素,有效的控制体重,至少可以减少50%的糖尿病发生。”在MS的高危人群中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约可减轻5%~7%的体重以后,Tch(胆固醇)可降低10%,TG可下降24%,HCD-C可上升8%,血尿酸可下降30%,并可改善IR,降低高血压,从而有效控制MS的各项指标,从而可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50%左右,死亡率可降低1/3。

4.1适量运动每天步行1万步以上,可使HDL-C提高10%左右,有效控制肥胖和MS,登楼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登楼消耗的能量要比静坐多10倍,比步行多1.7倍;有MS的人群,如能每次登楼6层,一日3次以上,可消耗能量2000千卡,改善MS的各项指标;MS患者每天坚持自行车运动30min以上,一年以后,运动耐力提高20%,心脏增加氧的摄入量16%。

4.2控制饮食MS人群的食谱中,碳水化合物U脂肪U蛋白质应为6U2U2,最好从每天的食谱中减少一两主食,限制食油和食糖,多吃蔬菜或以西红柿、黄瓜等代替多甜的水果;随访6年的结果可以有效控制MS人群的肥胖(配合适量运动)。

4.3改变生活方式,降低尿酸水平十分重要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严格戒烟和各种酒类;避免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带鱼、沙丁鱼、凤尾鱼、贝壳类海鲜,豆制品;多进低嘌呤食物:牛奶、蛋类、米面、麦片、蔬菜、水果;限制长期摄入增加尿酸水平的药品:利尿剂、阿司匹林和环孢霉素等。

4.4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药物(1)抑制尿酸生成:别嘌呤醇100mg/d,近年来欧美各国应用一种新的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非布索酞(Febuxostat),对绝大多数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效[9];(2)促进尿酸排泄:苯磺唑酮(痛风利仙)50~100mg/d;(3)有痛风石沉积,而肾功能减退不明显者,可将别嘌呤醇与痛风利仙合用,效果较显著,目前已有“通益风宁片”,含有上述两种药物。

4.5手术减肥瑞典Sjostrom等通过缩胃手术治疗MS伴糖尿病肥胖者,2年内比对照组降低体重23.4%,观察2年发现高尿酸血症和MS的其他指标: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均有显著的下降(P<0.001),其结果与yoo等[5]通过非手术方法减肥所取得的结果是一致的[10]。

4.6降压、调脂、降糖降压、调脂、降糖措施同步进行(略)。

【参考文献】

1杨菊贤,舒良.代谢综合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2005,8(9):1-4.2AizawaY,WatanabeH,FukunagaH,etal.Excessaccumulationofriskfactorsinischemicheartdisease.JpnHeartJ,2004,45(5):733-738.3IsomaaB,AlmagrenP,TuomiT,etal.Cardiovascularmorbilityandmotalityassociatedwiththemetabolicsyndrome.JDiabetesCare,2003,26(4):683-689.4BeckerMA,JollyM.Hyperuricemiaandassociateddisease.RheumDis.ClinNorthAm,2006,32(2):275-287.5YooTW,SungKC,ShinHS,etal.Relationshipbetweenserumacidconcentrationandinsulinresistanceandmetabolicsyndrome.Circ.J,2005,69(8):928-933.6BradnaPGoutanddiabetes.VnitrLek,2006,52(5):488-492.7MizunoO,OkamotoK,SawadaM,etal.Obesityandsmoking.JAtherosclerThromb,2005,12(4):199-204.8NewmanEJ,RahmanFS,LessKR,etal.Elevatedserumurateconcentrationindependentlypredictspooroutcomefollowingstrokeinpatientswithdiabetes.DiabetesMetabRasRev,2006,22(1):79-82.9BeckerMA,SchumacherHR,WortmannRL,etal.Febuxostatcamparedwithallopurinolinpatientswithhyperuricemiaandgout.NEnglJMed,2005,353(23):2450-2461.10SjostromlL,LindroosAK,PeltonenM,etal.Lifestyle,diabetes,andcardiovascularriskfactorsafterbariatricsurgery.NEnglJMed,2004,351(26):2683-2693.中华中西医杂志

【保存】【大中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相关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