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FractureofhumeralshaftFractureofshafthumerusS42.3肱骨干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在上臂损伤时,临床上产生垂腕、垂指、前臂旋前畸形,手背桡侧尤以虎口部皮肤出现麻木区,桡神经在前臂部位损伤时,则无垂腕畸形。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常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原有数据库资料肱骨干骨折指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谓之肱骨干骨折。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1/3及中下1/3交界处,下1/3次之,上1/3最少。肱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成人。原有数据库资料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可致其骨折。骨折后上臂出现肿胀、疼痛、上肢活动时疼痛加剧,患肢短缩及成角畸形,触之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纵轴叩击痛,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有桡神经损伤时,呈典型的腕下垂畸形和伸拇、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桡神经损伤可为牵拉、冲击、骨折端刺伤或被夹挤于骨折端之间,晚期可因骨痂的包裹、压迫所致。肱动脉损伤少见,骨折不愈合多见于中下1/3交界处。X线片拍上臂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并发现其损伤部位。高世明编《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了解外伤史,注意暴力种类及其受伤部位。(二)患肢疼痛,主动活动功能丧失。(三)上臂短缩、肿胀、畸形。(四)局部压痛,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五)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出现腕下垂、伸拇及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六)X线检查。原有数据库资料(一)直接暴力多致横形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二)畸形、肿胀、压痛、反常活动及淤斑。注意有无桡神经损伤。(三)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肱骨干骨折预后良好。若治疗方法选用适当,骨折愈合迅速。随着治疗方法的日臻完善,骨折迟缓愈合与不愈合者(多发生在中下1/3部位),日趋减少,功能恢复满意。轻微桡神经损伤,一般在短期内可自行恢复,须手术吻合者,效果亦比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损伤者佳。高世明编《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对横断骨折固定后应注意克服骨折端分离。(二)严重开放骨折可切开复位(清创彻底)加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三)合并桡神经损伤者:1.开放损伤者一期缝合。2.闭合损伤可手术探查,一期缝合;也可密切观察10-12周,如无恢复迹象再做手术探查。3.功能性损伤、挫伤,观察10-12周无恢复者应手术探查。4.在处理桡神经的同时,整复、骨折端作适当的内固定。(四)陈旧性骨折不愈合者应切开复位加植骨。(五)功能锻炼。原有数据库资料大多数病例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目前对肱骨干的治疗多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固定,和功能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轻度成角及轻微短缩,只要对功能无大的影响,则不必追求解剖学对位而扩大手术范围。须知手术是形成不愈合的原因之一,且有误伤桡神经之虞。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各类型肱骨干骨折。2.功能支架法:适用各种类型骨折。3.U型石膏夹板固定法:是用一条带衬垫的石膏带,平顺地贴敷在上臂的前外侧和后内侧,唯易松动,骨折易变位。4.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有以下情况时可作切开复位内固定:①开放骨折伤口较大者。②闭合骨折手法复位不成功者。③同一肢体多发骨折或关节损伤者。④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若疑为桡神经断裂应尽早手术探查,同时作手术内固定。功能性或神经挫伤的,可先观察,若无恢复再作手术探查。原有数据库资料对无移位的可单纯采用夹板固定,对有移位者可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其复位的方法较简单,以拔伸牵引矫正重叠移位,再采用捺正的手法以纠正其移位。对夹板固定,同样用四块夹板,中1/3不用超关节夹板外,上、下1/3均要做超关节固定,可用三点加压法或二点加压法矫正畸形和残余移位。固定后要定期拍X线片,以便于观察骨折处骨痂生成多少,必要时要作纵轴叩击以促进愈合。固定时间成人约6-8周,儿童3-5周,下1/3可适当固定时间长一些。固定后要早期作伸屈掌指关节,腕关节,和耸肩活动,有利于气血通畅,促进早日愈合。药物治疗,仍遵守三期辨证用药原则进行治疗。复位及固定后即开始肩部及腕和手部活动,复位稳定时早期开始肱二头肌及三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外固定去除后作恢复肩肘活动度及相应肌力的练习。1.高世明编《现代医院诊疗常规》,安徽科技出版社,2002,P5242.原有数据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