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若机体抵抗力弱,致病菌毒力强,或治疗处理不当等,中耳炎证继续发展,鼓窦入口被肿胀的粘膜堵塞,乳突内脓液引流不畅,蓄积于气房,气房粘膜坏死脱落,骨壁因受脓液压迫及其自身炎怀病变的影响,发生脱钙、坏死,房隔破溃,气房融合,形成一大的脓腔,称融合性乳突炎或乳突蓄脓。
2、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杆菌引起的急性乳突炎,乳突骨壁多保持完整,气房内充满血性渗出物,称出血性乳突炎。
3、若乳突气化不良,如松质型或混合型乳突,乳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则可表现为乳突骨髓炎。
4、急性中耳炎虽获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用量不足或治疗不彻底,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易发现,称隐性乳突炎。
5、急性乳突炎如未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中,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逐日加重;听力不觉好转或耳聋加重;耳流脓不逐渐减少,反而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突然减少等。同时全身症状亦明显加重。
2、乳突部皮肤可轻度肿胀,潮红。鼓窦及乳突尖有明显压痛。
3、骨性外耳道后上壁红肿、陷。鼓膜充血,松驰部膨出。鼓膜穿孔一般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一般较多。
4、乳突X线拍片。早期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脓腔形成后房隔不清,融合为一透亮区。
5、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
三、西医治疗
1、早期全身及局部治疗,用药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同,尤其注意的是及早应用适当的大剂量的抗菌素治疗,务求彻底治疗。
2、抗菌素的选择可根据脓液的药敏试验,应用最佳药物治疗。抗菌素用到中耳停止流脓后继续用一周左右,才能停止用药。
3、及时清除耳道脓液,使引流通畅。
4、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应及早行乳突切开术。
辅助治疗
1、红外线、超短波及微波电疗法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的发展。
2、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可用0、5%~1%黄连素阳极导入,50%~100%穿心莲阴极导入,或用敏感的抗菌素导入。
四、预防与保健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
3、避免不正当的擤鼻、咽鼓管吹张和鼻腔冲洗术,小儿哺乳时不要平卧位哺乳,以免乳汁溢入中耳万里引发本病。
4、避免污水入耳,有水进入耳道内要及时擦干净,保持耳道清洁、卫生与干燥。
5、患病后要经常清洗耳道脓液,以防引起其他病变。睡眠时患耳向下、有利排除脓液。
6、患病期间少食蛋类、豆制品类食物。
7、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要积极治疗,以免转为慢性或产生并发症。
8、鼓膜穿孔未愈合之间,禁忌游泳,以防溺水或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