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2009-12-04 www.med126.com A +

  疾病名称(英文)acutemastoiditis拚音JIXINGRUTUYAN别名乳突蓄脓症,外科性乳突炎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耳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急性乳突炎是继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比脓性炎症。主要发生于气化型乳突,儿童多见。中医释名西医病因致病菌多为B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绿脓杆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急性乳突炎多因急性中耳炎继续加重,鼓窦入口被肿胀的粘膜阻塞,乳突内脓液引流不畅,蓄积于气房。气房粘膜坏死脱落。致发乳突气房骨膜炎、骨炎。骨壁发生脱钙、坏死、房隔破溃、气房融合,形成一大脓腔,即称为融合性乳突炎。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杆菌引起的急性乳突炎,乳突骨壁多保持完整,气房内充满血性渗出物,称出血性乳突炎。若乳突气化不良,乳突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表现为乳突骨髓炎。若在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用量不足或治疗不彻底,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和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易发现,称隐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若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炎症可穿破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自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发病已明显减少。但由于耐药菌株的感染、宿主免疫力的下降以及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过敏而影响用药等因素,此病发生似有增加趋势。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如果急性中耳炎耳痛等症状持续3周以上,并有持续加重趋势,均提示有急性乳突炎发生。发病病史症状体征1.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史,经治疗后症状不愈,仍发热。体温可达40C,全身症状加重。小儿可出现脑膜刺激征。或治疗好转后又加重,应考虑有急性乳突炎的可能。
2.耳痛加重,常常是跳痛,伴有头痛。系由于乳突内积脓造成气房内压力增加所致。小儿可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
3.耳流脓增多。但也可突然减少,多由引流不畅引起。体检1.耳后鼓窦区明显压痛。乳突部可扪及软组织肿胀。多因感染已侵及乳突骨皮质。甚至形成乳突骨膜下脓肿,耳廓向前下外侧移位。2.外耳道骨部后上壁下塌,有时难以见到鼓膜,窥不清鼓膜穿孔。耳道内多有粘脓性分泌物,量较多。电诊断影像诊断拍乳突X片双侧对比。早期患侧乳突气房模糊,呈云雾状。脓腔形成后房隔不清,融合成一透亮区。实验室诊断血液白细胞总数增高,核左移。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需与幼儿外耳道疖肿鉴别。
急性乳突炎有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史,体温升高,可达40C,耳深部跳痛,伴头痛。鼓窦区压痛。耳溢脓为粘脓性、量多。鼓膜充血,穿孔,耳后沟可消失。x片乳突呈云雾状改变.或有融合区。外耳道疖肿有挖外耳道史,体温一般正常,耳部疼痛,咀嚼及张口加重压痛,│牵拉耳廓痛,耳溢脓为纯脓、量少,鼓膜完整,耳后沟存在,x片正常。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气房内的积脓可向任一方向溃破,但多数是向乳突表面穿出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乳突气房积脓溃破可形成胸锁乳突肌深面、二腹肌附近的脓肿。此部位的脓肿称耳下颈深部脓肿、二腹肌脓肿或Bezold脓肿。岩尖气房积脓破溃可发生Gradenigo征;气房积脓也可向颅内、颞内等处溃穿,蔓延引起迷路炎、颅内感染或面神经麻痹等并发症。西医治疗1.全身抗感染治疗:可首选青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待得到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后,更换敏感抗生素。用药要剂量足,时间够。症状消退后要持续用药一周。
2.局部治疗:注意清除脓液并保证引流通畅。鼓膜穿孔过小或未穿孔者要行鼓膜切开。滴用敏感抗生素溶液。
3.乳突单纯凿开术(simplemastoidectomg)是通过切开鼓窦,清除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气房内的病变组织,使中耳脓液得到充分引流防止并发症。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