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

2009-12-04 www.clinixoft.com A +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acutegastritis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内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等一过性病变。病理组织学特征为胃粘膜固有层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急性胃炎主要包括:(一)急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ylori)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健康志愿者吞服幽门螺杆菌后的临床表现、内镜所见及胃粘膜活检病理组织学均显示急性胃炎的特征。但临床上很难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因为一过性的上腹部症状多不为患者注意,亦极少需要胃镜检查,加之可能多数患者症状很轻或无症状。对吞服幽门螺杆菌的志愿者随访研究证明,如不予抗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长期存在并发展为慢性胃炎。(二)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病原体感染及其毒素对胃粘膜损害引起的急性胃炎。不洁食物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以肠道炎症为主,有关论述详见传染病学。由于胃酸的强力抑菌作用,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细菌很难在胃内存活而感染胃粘膜,因此一般人很少患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感染性胃炎。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发生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胃炎。(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acuteerosive-hemorrhagicgastritis)。本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粘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常伴有胃粘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因为本病胃粘膜炎症很轻或缺如,因此严格来说应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acuteerosive-hemorrhagicgastropathy)。袁孟彪编《医师速查・内科速查-第一册》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可以局限于胃底、胃体、胃窦的任何一个部分,病变深度大多局限于粘膜层,以中性核粒细胞浸润为主。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各异。由于酗酒、吃刺激食物和药物引起的急性胃炎,患者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嗳气呃逆、腹胀、大便异常,无力。甚至出现呕吐、黑便、头晕眼花等胃肠道症状和全身症状,一般不很严重。因食物中毒所致的急性胃炎临床症状较重,严重者可有发热、脱水、酸中毒、休克等。急性胃炎根据发病原因和胃粘膜病变情况,可分为单纯性、腐蚀性、感染性、化脓性四种类型。一般说来,急性感染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是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的继发病症。急性腐蚀性胃炎是因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剂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患,必须及时地积极抢救治疗。以上三种急性胃炎的发病率较低,临床比较多见的是急性单纯性胃炎。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病因大致可分为内源性的与外源性的两类。常见的内源性病因为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尿毒症、肝硬化、肺心病和晚期癌肿等严重疾病所伴发的急性胃炎,其病因也属内源性。外源性病因包括化学因素(如水杨酸类药、洋地黄、金霉素、碘、保泰松、氯化铵和奎宁等药物)、物理因素(如过于粗糙的食物、异物、柿石和过冷过热的食品等)和食入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酗酒和暴饮暴食也是引起急性胃炎的最常见病因。有害物质通过血流到达胃粘膜或通过口腔进入胃内,损伤胃粘膜,引起水肿,充血甚至糜烂等病变。因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的病理过程,去除致病因素后可以自愈,故除个别由于大出血偶尔可造成严重后果外,本病一般短期内可治愈,一般预后良好。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引起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有:(一)药物:常见的有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某些抗肿瘤药、口服氯化钾或铁剂等。这些药物直接损伤胃粘膜上皮层。其中,NSAID还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作用而抑制胃粘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后者在维护粘膜屏障完整方面起重要作用(详见本篇第五章);某些抗肿瘤药如氟尿嘧啶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如胃肠道粘膜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二)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均可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严重者发生急性溃疡形成并大量出血,如烧伤所致者称Curl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者称Cushing溃疡。虽然急性应激引起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确切机制尚未全明,但一般认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微循环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粘膜缺血、缺氧是发病的重要环节,由此可导致胃粘膜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上皮再生能力减弱等改变,胃粘膜屏障因而受损。(三)乙醇:乙醇具亲酯性和溶脂能力,高浓度乙醇因而可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粘膜屏障的正常保护功能是维持胃腔与胃粘膜内氢离子高梯度状态的重要保证,当上述因素导致胃粘膜屏障破坏,则胃腔内氢离子便会反弥散进入胃粘膜内,从而进一步加重胃粘膜的损害,最终导致胃粘膜糜烂和出血。上述各种因素亦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腔增加,其中的胆汁和各种胰酶,参与了胃粘膜屏障的破坏。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据研究,对服用NSAID(特别是传统的NSAID如吲哚美辛等)患者或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多数可发现内镜下急性糜烂出血性的表现,粪便隐血试验亦多呈阳性反应。但这些患者多数症状轻微(如上腹不适或隐痛)或无症状,或症状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者亦不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多以突然发生呕血和(或)黑粪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而就诊。据统计在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由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所致者约占10%~25%,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袁孟彪编《医师速查・内科速查-第一册》(一)有引起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如用药史,应激因素,饮酒,误服腐蚀性化学物质,感染因素,胃粘膜缺血缺氧,十二指肠液反流,食物变质,粗糙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放射性损伤和胃部的机械性损伤等。(二)上腹部疼痛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是急性胃炎的常见症状。由于病因的不同其症状略有差异。1.由药物和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仅表现为呕吐或黑便,出血大量时,可引起低血压、休克。2.食物中毒引起的,常与急性肠炎并存,伴有腹泻。3.腐蚀性和化脓性胃炎,常引起上腹部剧痛,频繁呕吐,寒战发热。4.约3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三)上腹及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一)症状:1.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上腹部剧烈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液、食物残渣等),部分病例可见发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食物中毒所致的急性胃炎常有不洁食物摄入史,潜伏期2~24小时不等,伴有腹泻是其突出症状。若吞服腐蚀剂,可根据口腔粘膜的颜色鉴别腐蚀剂,如硫酸腐蚀可见口腔粘膜黑痂,盐酸可见灰棕色痂,硝酸为黄痂等。临床上除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外,可见吞咽、呼吸困难,呕吐物中有坏死的胃粘膜组织,甚者发生食管或胃穿孔。3.急性化脓性胃炎一般呕吐频繁,伴有寒战和高热,有时可以出现中毒性休克。(二)体征:体格检查可发现上腹部或脐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袁孟彪编《医师速查・内科速查-第一册》(一)胃镜检查:常见胃粘膜散在点、片状糜烂、粘膜表现有新鲜出血或黑色血痂。胃粘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表现覆有粘液或炎性渗出物。(二)X线钡餐检查:对急性胃炎无诊断价值。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一)实验室检查:应包括对不洁污染食物进行细菌培养、腐蚀性的分析等;急性期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大多增高。(二)胃镜检查:急性胃炎常在短时间内病变愈合,一般认为检查越早,发现病变的机率越高。急性胃炎胃镜下的主要变化是胃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片状渗出物和粘液,粘膜皱襞上有散在细小的出血点、糜烂或小脓肿。应激性胃糜烂大多数散布于全胃,但以胃底和胃窦部居多。腐蚀性胃炎原则上禁做内镜检查,或操作必须十分谨慎,以免引起胃穿孔。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有近期服用NSAID史、严重疾病状态或大量饮酒患者,如发生呕血和(或)黑便,应考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可能,确诊有赖急诊胃镜检查。内镜可见以弥漫分布的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损,一般应激所致的胃粘膜病损以胃体、胃底为主,而NSAID或乙醇所致则以胃窦为主。强调内镜检查宜在出血发生后24~48小时内进行,因病变(特别是NSAID或乙醇引起者)可在短期内消失,延迟胃镜检查可能无法确定出血病因。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一)有服用某些化学药品、药物、酒类、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等病史,并出现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流涎、食欲不振等症状。病程短暂,在数天内即可好转和自愈,但应排除急性胆囊炎、胰腺炎及阑尾炎等其他疾病。(二)有吞服腐蚀剂史,口腔或咽部有急性腐蚀损伤。胸骨后及中腹部剧烈疼痛,频繁呕吐;严重者可呕血、脱水及休克。具备以上1项即可诊断。(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18)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一)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炎与急性阑尾炎都可以表现以上腹部疼痛而发病,均可有末稍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急性阑尾炎的上腹痛或脐周痛是因内脏神经反射引起的,最后表现为右下腹固定而明显的疼痛是其特点,同时可出现右下腹壁肌紧张和麦氏点反跳痛。急性阑尾炎也可伴有腹泻,但程度较轻,与急性胃肠炎的水泻不同。急性阑尾炎腹部平片检查可见到盲肠胀气,或有液平面,右侧腰大肌影消失或显示阑尾粪石。(二)胆道蛔虫症:急性胃炎与胆道蛔虫症均有上腹痛、恶心和呕吐的临床表现,但胆道蛔虫症的腹痛特点是突然发生的阵发性上腹部剧烈钻顶样痛,痛时辗转呻吟,全身出汗,有时吐出蛔虫,间歇期患者安静如常。既往有排蛔虫或吐蛔虫病史。(三)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与急性胰腺炎均可呈现上腹痛和呕吐。但急性胰腺炎以20-40岁女性多见,腹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其次是左上腹、右上腹和脐部,疼痛以仰卧位为甚,坐位和向前倾可减轻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常伴阵发性加剧,腹痛一般较剧烈,严重者可发生休克。腹部检查可发现中上腹或左上腹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血清与尿淀粉酶测定有助于确诊本病。(四)急性胆囊炎:急性胃炎与急性胆囊炎均呈现上腹痛、呕吐,但急性胆囊炎的腹痛常位于右上腹胆囊区,疼痛剧烈而持久,可向右肩放射,常于饱餐后尤其是进食较多脂肪之后腹痛加剧发作,莫菲氏征阳性。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粗糙,或胆囊结石。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对急性糜烂性胃炎应针对原发病和病因采取防治措施。对处于急性应激状态的上述严重疾病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常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或具有粘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作为预防措施;对服用NSAID的患者应视情况应用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预防。对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者,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静脉给药有助止血,为常规应用药物。袁孟彪编《医师速查・内科速查-第一册》(一)一般治疗: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大量饮水,给予流质饮食。(二)抗酸、保护胃粘膜治疗:静脉应用甲氰咪胍0.6-1.2g/d,静脉点滴,或奥美拉唑40mg/d,静脉推注。Al(OH)3凝胶30ml/次,每日3次等。(三)对症治疗:少量多次口服补液或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腹痛剧烈者可应用解痉镇痛药,颠茄合剂,10ml/次口服,或654-210-20mg肌注或静脉点滴。(四)严重者适当应用抗菌药物。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一)一般治疗:首先应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卧床休息。(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进清淡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12~24小时;腹痛剧烈者,口服颠茄合剂,0.3~1ml,每日3次;恶心呕吐者,口服胃复安片,10mg,每日3次,以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三)特殊治疗:1.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予黄连素片,0.6g,或痢特灵片,0.2g或庆大霉素,8万U或吡哌酸片,0.2g,每日3次,口服。上腹胀满,饮食不振者,可予口服吗丁啉片,10mg,每日3次,促进胃排空,增强胃、十二指肠运动。2.急性食物中毒,尤其是胃内有腐败性食物残留,应用温开水反复冲洗胃内容物,直至洗液澄清无味为止。3.因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剂引起的急性糜烂性胃炎,应首先积极抢救休克,同时在静脉输液中应用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等高效抑制胃酸药物,并肌肉注射安络血、止血敏等止血药物。有继发感染者,应用抗菌素药物。4.流质饮食。5.抑酸剂:静脉滴注或口服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6.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麦滋林-S颗粒、铋剂等。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一)急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有服用刺激性药物、食物史而出现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二)依据有胃粘膜急性炎症的表现,如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流涎、食欲不振等。(三)胃镜可见胃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或糜烂出血,或表浅溃疡等现象。袁孟彪编《医师速查・内科速查-第一册》(一)对症治疗和去除病因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二)暂时禁食对本病治疗有重要作用。(三)对不同类型胃炎,病因不同,应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对本病预后有重要作用。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急性胃炎相当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呕吐"等病证范畴。《灵枢・经脉》篇记载:"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素问・举痛论篇》中记载:"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历代医家对本病有详细的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对本病的认识。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寒邪犯胃、热邪伤胃;暴饮暴食,秽浊之邪及毒伤胃。治疗原则以急则治标、祛邪为先,然后针对病因分别治以理气、散寒、消食、降逆、疏肝、活血等使胃肠气机调畅,寒热得宜,以达通则不痛之目的。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急性胃炎起病急骤,多由饮食或毒物伤胃而致,在辨证时应酋先详细询问病史,追究病因。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脉证,辨别证候之虚实,区分病之寒热,并注重兼挟之证候。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多属新患。多表现为胃脘疼痛,呕吐频繁,吐物酸臭,脉实有力,故以实证热证居多。而脾胃素有宿疾,突然加重引发急性胃炎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常分寒凝证、气滞证、湿热证、食滞证、瘀血证、虚寒证、阴虚证。(一)寒凝证:证候:胃脘暴痛,遇冷痛剧,得热痛减,喜热饮食,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脉弦紧迟。辨析:寒邪犯胃,或饮食生冷,寒积于胃,寒凝气滞,故胃脘暴痛。寒遏肠胃,温则寒散,故遇冷痛剧,得热痛轻,喜热饮食。寒凝气滞,故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脉弦紧迟均寒凝之征。(二)气滞证:证候:胃脘痞闷,胃部胀痛,痛窜胁背,气怒痛重,嗳气呕吐,嘈杂吐酸。舌苔薄白,脉象多弦。辨析:肝气犯胃,气机阻滞,故胃部胀痛,痛窜胁背,怒则痛重,胃脘痞闷。胃气上逆,故嗳气呕吐,嘈杂吐酸。舌苔薄白,脉弦均为肝气犯胃,胃气郁滞之征。(三)湿热证:证候:胃痛灼热,胸腹痞满,口苦口粘,头身重着,饮食呆滞,肛门灼热,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象弦滑。辨析:湿热蕴结于胃,气机阻滞,故胃痛灼热,胸腹痞满。湿热熏蒸,热郁于内,故头身重着,口苦口粘,饮食呆滞。湿热气滞,故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均为湿热中阻之征。(四)食滞证:证候:伤食胃痛,饱胀拒按,嗳腐酸臭,厌恶饮食,恶心欲吐,吐后症轻。舌苔厚腻,脉象弦滑。辨析:暴饮多食,饮食停滞,胃中气机阻塞,故胃痛,饱胀拒按。宿食不化,食浊之气上逆,故嗳腐酸臭。宿食停滞,脾胃受损,故厌恶饮食。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食经吐出,气机得顺,故恶心欲吐,吐后症轻。舌苔厚腻脉弦滑,均为饮食停滞之征。(五)瘀血证:证候:胃痛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夜间痛甚,痛久拒按,食后痛重。舌系带紫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辨析:气滞日久,瘀血停滞,脉络壅滞不通,故胃痛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夜间属阴气血运行减慢,瘀阻加重,故夜间痛甚。进食则触动其瘀,故食后痛重。舌系带紫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均为瘀血停滞之征。(六)虚寒证:证候: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纳少便溏,倦怠乏力,遇冷痛重,得食痛轻,口淡流涎。舌淡苔白,脉细弦紧。辨析:脾胃虚寒,胃络失于温养,故胃脘隐痛。虚则喜按,寒则喜暖,故喜按喜暖,遇冷痛重。胃络借饮食之暖以温通血脉,故得食痛轻。脾运迟缓,水饮停留,胃虚和降无权,故纳少便溏,倦怠乏力,口淡流涎。舌淡苔白,脉细弦紧,均为中虚有寒,脾阳虚弱之征。(七)阴虚证:证候:胃热隐痛,口舌干燥,手足心热,渴欲含漱,心中烦热,嘈杂干呕,大便干燥。舌红无苔,舌裂纹少津,脉象细数。辨析:郁火伤阴,胃络失于濡润,且阴虚则生内热,故胃热隐痛,手足心热。胃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承,故口舌干燥,渴欲含漱。虚热上蒸,胃失和降,故大便干燥。舌红无苔,舌裂纹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本病的治疗,应以理气和胃为基本原则,同时必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者应以祛邪为急,如食滞中阻,则消导和中;瘀血内阻,宜活血化瘀;肝气犯胃,宜疏肝和胃。若属虚证当以补虚为先,如脾胃虚寒,当温中健脾;胃阴不足,宜养阴益胃;若属虚实夹杂,当以扶正祛邪,并根据正邪的盛衰,或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或祛邪为主兼以扶正。辨证选方:(一)寒凝证: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方药: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高良姜12g,香附10g,桂枝6g,炒白芍12g,炙甘草3g,生姜10g,姜半夏10g,荜茇10g。兼见表证者,加苏叶、防风、荆芥穗;寒甚者,加干姜、川椒:呕吐剧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食滞者,加枳实、焦三仙、鸡内金。(二)气滞证:治法:舒肝和胃,理气止痛。方药: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减:醋柴胡6g,炒白芍12g,炒枳壳10g,甘草3g,姜半夏10g,生姜10g,元胡10g,炒川楝子9g。呕吐嗳气频作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灶心土;兼食滞纳呆者,加焦三仙、陈皮、砂仁;兼气滞化火者,加炒栀子、丹皮、大黄。(三)湿热证:治法:清化湿热,理气止痛。方药:小陷胸汤合左金丸加减:全栝楼12g,黄连10g,清半夏10g,藿香10g,厚朴10g,吴茱萸6g,六一散6g,白芍12g。偏于热者,加黄芩、公英、大黄;偏于湿者,加苡米、佩兰、茯苓。(四)食滞证:治法:消食导滞,调理气机。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18g,焦山楂18g,炒莱菔子12g,陈皮10g,半夏9g,茯苓10g,连翘10g,炒麦芽18g。若食生硬难化之物者,加鸡内金、穿山甲;胃脘痞胀疼痛者,加枳壳、木香;胃痛拒按,苔黄便秘者,加大黄、芒硝;胃弱食少,谷食难消者,加党参、白术、茯苓;食滞初起,胸脘满闷,有欲吐之势者,可以盐汤探吐,使积食得出,一吐痛除。(五)瘀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法: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五灵脂10g,蒲黄10g,丹参30g,当归12g,桃仁12g,元胡12g,檀香5g,砂仁6g,香附10g,炙甘草3g。寒凝血瘀者,加桂枝、干姜、附子;挟食滞者,加焦三仙、鸡内金;兼痰湿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佩兰;瘀阻络道,使血不循经而外溢者,加三七粉、大黄、花蕊石、大蓟。(六)虚寒证:治法:温补脾胃,散寒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18g,饴糖10g,白芍20g,桂枝10g,高良姜10g,茯苓12g,白术12g,生姜6g,大枣6g,炙甘草6g。泛吐清水者,加陈皮、半夏、吴茱萸;脾虚气陷,脘腹坠胀者,加升麻、柴胡、党参;中焦虚寒、阴血失统而呕血、便血者,加干姜炭、伏龙肝、白及、地榆炭。(七)阴虚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沙参12g,麦冬10g,当归12g,生地15g,枸杞子12g,白芍18g,川楝子12g,乌梅12g,石斛15g,甘草6g。脘腹胀痛,时作干呕者,加佛手、竹茹;神疲气短,倦怠乏力者,加太子参、黄芪;胃痛如刺,舌见瘀斑者,加丹参、元胡、桃仁、丹皮;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生首乌。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对本病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腹痛剧烈者口服颠茄合剂,恶心呕吐者服用胃复安,细菌感染者给予黄连素、痢特灵、吡哌酸类药物口服,同时可予静脉输液。如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中药以清热和胃、疏肝理气为主,可选用黄连、栝楼、白芍、菊花、枳实、半夏、柴胡、马勃、丹皮、竹茹、甘草。如湿热较重者,可选用苍术、厚朴、苏梗、陈皮、半夏、茯苓、生扁豆、黄连、砂仁、佩兰、薏苡仁。对出血性胃炎,可选用三七、大黄炭、白及、乌贼骨等。呕吐重者,先服鲜姜汁适量,再服中药。1.袁孟彪编《医师速查・内科速查-第一册》,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P2072.彭勃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消化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P1583.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P378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