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2009-12-03 www.bioon.com A +

来源本站原创2004-4-1920:46:00急性胰腺炎佚名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的自身消化所致,是引起急性腹痛比较常见和重要的原因之一。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丰富的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酶,其中以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为主。正常时,在胰腺内多数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且因有酶的抑制物同时存在而无消化作用。在急性胰腺炎时,胰液由胰管漏入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胰腺损害。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有:①胆道疾病: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症和胆道炎症等因素,可使胆总管阻塞,胆汁反流入胰管,激活胰腺的酶原而消化胰腺组织;因胰石、蛔虫、酒精所致的十二指肠炎症及水肿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使胰液不能畅流;饱餐或酗酒可使胰液大量分泌,胰管内压力增高,导致腺泡破裂,胰酶原进入间质而被组织间液激活产生胰腺炎;③腹部手术、外伤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损伤胰腺;④感染:如伤寒、猩红热、败血症和某些病毒感染(腮腺炎等)。此外,某些药物,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双氧氯噻嗪以及硫唑嘌呤等也可致急性胰腺炎。但尚有20%的患者病因不明。本病之病理变化轻重不一。轻者胰腺仅只呈现水肿、充血,间或有少量渗出液(称为单纯水肿型)。重者胰腺及其邻近组织呈广泛出血和坏死,常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腹内脓肿(称为出血坏死型)。大部分单纯水肿型胰腺炎病愈后无后遗症存在;也有小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而导致胰腺纤维组织增生和演变为慢性胰腺炎。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胰腺组织经胰酶消化破坏后,部分可以液化而成为胰腺假囊肿。炎症影响胰岛也可引起糖尿病。本病起病常突然,有持续的中上腹、左上腹或右上腹疼痛,除发性加剧,并可牵引至左腰、左背或左肩部。腹痛多很剧烈,多数病人可伴恶心和呕吐.上腹部多有压病。腹痛常在3~5天内消失,有时亦可有反复或拖延较长。如病情恶化,胰腺周围广泛坏死,则可产生腹胀,肠蠕动音消失,全腹广泛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征象,甚至出现腹水。大多病人有中等度发热,超过39度者较少见,并在3~5天内热退。高热不退,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出现胰腺脓肿、腹膜炎等)。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多因胆道炎症或胰腺炎症、水肿压迫胆总管所致。出血坏死型者尚可能发生休克。本病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血清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并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血清淀粉酶多在起病6~8小时后开始增高。尿淀粉酶的升高较迟,对急性患者的诊断帮助不大。避免暴食、酗酒和高脂肪饮食;对胆石症和肠蛔虫症进行及时治疗,是预防水病发生和复发的有效措施。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起病的数天内,不要进食,以免过多的胃酸分泌和酸性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而刺激胰腺分泌。在禁食期,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和氧化钾,以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如有腹胀,可插置胃管吸出胃液和积气此外,制酸解痉药可抑制胃和胰腺分泌,解除胃、胆管和胰管的痉挛而达止痛目的,常用者有氢氧化铝、阿托品和普鲁本辛丰等。单纯水肿型胰腺炎通常不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或合并有胆道感染者则应及时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和预防胰腺的继发感染。并发胆总管梗阻、胆道感染、腹膜炎及胰腺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应作手术引流。早期应用抑肽酶(一种胰蛋白酶的抑制剂)可提高疗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内科治疗无效者,亦可考虑作腹膜灌洗和胰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中药对本病亦有一定疗效,常用处方为:黄齐、银花、连翘、山相、积实、广水香、生大黄、玄明粉。食积者另加保和丸。针刺及耳针亦可达止痛效果。

相关新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