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巨大儿

巨大儿182例临床分析 2008年第6卷第1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2009-12-03 www.39kf.com A +

【关键词】胎儿

胎儿出生体重≥4000g,称产后出血、胎儿肩难产、新生儿死亡。目临床上产前无准确估计胎儿体重的方法。探讨巨大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对预防和减少巨大儿发生,提高人们对巨大儿的认识,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分娩的产妇1967例,巨大儿诊断以郑怀美和苏应宽主编的妇产科学巨大儿的诊断为依据。本组巨大儿182例,均为单胎,年龄20~35岁,孕周37周以上,初产妇124例,占68.1%,经产妇58例,占31.9%。随机抽取同期分娩单胎正常体重儿的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

1.2方法将资料分为巨大儿和正常体重儿两组,对两组孕次、产前指标、分娩方式及分娩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方法检验和χ2检验。

2.1巨大儿组孕妇常规检查情况巨大儿组孕妇孕次、身高、分娩前体重、宫高、腹围、糖代谢异常及胎儿双顶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70kg,孕妇在巨大儿组中占66.5%(121/182),较对照组14.0%(28/200)显著增加。182例巨大儿组宫高+腹围≥140cm者133例,占73.1%,分娩前1周内B超BPD≥9.5cm114例,占62.6%,见表1。

2.2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及结局巨大儿组自然产69例,阴道助产9例,剖宫产104例,剖宫产率57.1%,对照组自然产112例,阴道助产18例,剖宫产70例,剖宫产率35.0%。两组比较,巨大儿组剖宫产率、肩难产率增高;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时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1两组孕妇产前检查情况(略)表2两组分娩方式和结局(略)

3.1巨大儿的发生原因巨大儿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组发生率9.3%,出生体重≥4500g的特大儿25例,占1.3%。一般认为巨大儿的发生原因与孕妇肥胖、过期妊娠、糖尿病、营养、分娩次数、遗传因素等有很大关系,常管理中。鉴于糖代谢异常的围产儿不良结局高于正常孕妇,故对糖筛查异常孕妇应与糖代谢异常者同等重视,在早期给予及时监控和管理,如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使血糖调整在较平稳的水平,可阻止或减少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3.2预测胎儿体重估计胎儿体重仅凭经验是不够的。本组巨大儿104例剖宫产中,术前明确诊断的仅36例,占34.6%。故寻求一

3.3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和结局巨大儿头径大,即使产力正常、胎位正常,也易发生难产及分娩并发症。临床上巨大儿虽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但巨大儿阴道分娩时可因头盆不称造成产程延长或滞产,给母儿带来危害。本组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57.1%,对照组剖宫产率3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易造成难产、新生儿窒息、使产后出血量增加等。本文显示巨大儿组手术产和产时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文献报道[2]巨大儿剖宫产产后出血率19.79%,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9.57%,而且剖宫产并未降低巨大儿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本组巨大儿剖宫产率已占全部剖宫产的12.5%,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可降低剖宫产率从而减少母婴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巨大儿的发生是围产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产前检查门诊应加强宣教和指导,向孕妇及家属宣传孕期营养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性及巨大儿的危害,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尤其是肥胖者。发现孕妇体重、宫高、腹围骤增,应给予恰当的饮食管理和治疗;做好糖尿病筛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积极处理延期和过期妊娠以降低巨大儿的发生,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相关并发症。另外,产科处理中重视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巨大儿诊断准确率;对巨大儿处理综合分析,放宽剖宫产指征,尽量避免巨大儿引起的母婴并发症。

【参考文献】1徐先明.妊娠合并糖尿病.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404.2李春竹.巨大儿产科处理合理性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2):102.


作者单位:100071北京,北京市丰台医院妇产科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