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对高血压进行的重新定义及分级。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对高血压分类做了修改,目的是为了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并加强干预力度。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采用1999年WHO和ISH对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JNC7对于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修订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血压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同时也是加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由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引起,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者的90%,继发性占10%,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第一位病因,约占9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可导致靶器官肾脏的损害,良性高血压可导致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恶性高血压可引起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慢性肾炎高血压的发生率为60%~80%,硬化性肾炎的发生率达90%,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在95%以上。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维持肾功能。
高血压可引起多靶器官损害,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保护靶器官功能。对于肾脏病患者而言,理想的降压药物应具备良好的降压效果,能够将血压控制在达标水平;同时,除降低血压外还能降低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进展。WTO推荐6类主要降压药有利尿剂、顶一下(2)100%踩一下(0)0%上一篇:肾病用药常识:利尿剂下一篇:肾病用药常识:免疫抑制剂
热点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