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功能不全 等

2009-12-02 www.cnic.ac.cn A +

信息编号186601至186650间共43条。
186606:慢性心功能不全
【概述】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有心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心力衰竭综合征之称。泵衰竭原指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左心衰竭,现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障碍,有人统称之为泵衰竭,传统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器官瘀血的症状,因而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查看详细(70752字节/3图片)

186607:急性心功能不全
【概述】随着心功能不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关心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和临床治疗的新认识使传统概念有所改变,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有心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心力衰竭综合征之称。泵衰竭原指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左心衰竭,现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障碍...查看详细(10466字节)
186608:心律失常
【概述】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100次/min)而规则的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传导,或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较少超过160次/min,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时心室率常固定在150次/min左右...查看详细(32405字节/10图片)

186609:过早搏动
【概述】过早搏动(prematurebeat)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诊断】(一)病史、症状: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查看详细(6357字节/5图片)
18661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概述】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动过速突发突止,轻者感心慌胸闷,重者因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出现头昏,甚至意识丧失。【诊断】(一)病史、症状:症状突发突止,可由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多有反复发作史。病史应询问以往是否进行过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何,非发作期的心电图表现,是否应用过异搏定、西地兰等药物,疗效如何。(二)体检发现:发作时心率多在160-240次/分,快而整齐,心音有力...查看详细(1505字节)

18661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肌病,少数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和药物中毒、低血钾者,由于室速可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门诊应谨慎处理,一般应收入院治疗。【诊断】(一)病史、症状:室速多突然发作,患者感明显的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既往有心脏疾病史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有助诊断...查看详细(1630字节)
186612: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概述】是心内科门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风心病、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等病人,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发性房颤)。【诊断】(一)病史、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查看详细(1946字节)
186613:预激综合征
【概述】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有预激现象者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syndrome)或WPW(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常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预激是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诊断主要靠心电图。【诊断】除上述心电图特征外,心电向量图可作为诊断依据...查看详细(5207字节/6图片)

1866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概述】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资料,有明确症状患者的年龄40~50和60~70岁最多见。【诊断】主要基于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心电图表现,应排除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药物影响。早期或不典型病例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可能呈间歇性发作...查看详细(4116字节/1图片)
186615:二尖瓣狭窄
【概述】绝大多数二尖瓣狭窄(mitralstenosis)是风湿热的后遗症。极少数为先天性狭窄或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二尖瓣狭窄患者中2/3为女性。约40%的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为单纯性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诊断】一.病史、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端坐呼吸;极重者可产生肺水肿,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多于睡眠或活动后加重,可伴有咳痰...查看详细(11844字节/8图片)
186616:二尖瓣关闭不全
【概述】二尖瓣包括四个成份: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结构异常或功能失调,均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insufficiency)。【诊断】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心尖区典型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有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措施】(一)内科治疗适当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限制钠盐摄入,保护心功能;对风心病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与风湿活动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适当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查看详细(7957字节/1图片)
186617:主动脉瓣狭窄
【概述】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超过3.0cm2。当瓣口面积减小为1.5cm2时为轻度狭窄;1.0cm2时为中度狭窄;<1.0cm2时为重度狭窄。【治疗措施】(一)内科治疗适当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定期随访和复查超声心动图。洋地黄类药物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防止容量不足;砂酸酯类可缓解心绞痛症状。(二)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是解除主动脉瓣狭窄...查看详细(7879字节)

18661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概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insufficlency)可因主动脉瓣和瓣环,以及升主动脉的的病变造成男性患者多见,约占75%;女性患者多同时伴有二尖瓣病变。慢性发病者中,由于风湿热造成的瓣叶损害所引起者最多见,占全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三分之二。【诊断】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典型的舒张期杂音和左心室扩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根据病史和其它发现可作出病因诊断...查看详细(9467字节/1图片)
186619:联合瓣膜病变
【概述】系指两个以上瓣膜有病损,以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诊断】一.病史、症状:前述两种瓣膜病损的症状均可出现。二.体检发现:前述两瓣膜病损的体征均可出现,但听诊时两个瓣膜的舒张期杂音的性质不同。三.辅助检查:两个瓣哪一个病损重则该瓣病损引起的病理改变起主导地位,故最适宜检查为UCG,可明确看出各瓣膜的病损程度...查看详细(611字节)
186620: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概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mitralvalveprolapsesyndrome)是指各种原因使得二尖瓣叶和心脏收缩时向左心房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曾被称为收缩期喀喇音-杂音综合征,Barlow综合征,瓣膜松弛综合征等。【诊断】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典型的心尖区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药物和动作对杂音的影响以及心电图有辅助诊断价值,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查看详细(6735字节/1图片)
186621:三尖瓣关闭不全
【概述】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insufficiency)罕见于瓣叶本身受累,而多由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扩张引起。常见于显著二尖瓣病变及慢性肺心病。【诊断】根据典型杂音,右心室右心房增大及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一般不难做出诊断。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并可帮助作出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而无肺动脉高压...查看详细(2807字节)

186622:三尖瓣狭窄
【概述】三尖瓣狭窄(tricuspidstenosis)多见于女性,绝大多数由风湿热所致,与二尖瓣狭窄相似,风湿性三尖瓣狭窄的病理改变可见腱索有融合和缩短,瓣叶尖端融合,形成一隔膜样孔隙。三尖瓣狭窄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或与其它任何瓣膜的损害同时存在。右心房明显扩大,心房壁增厚,也可出现肝、脾肿大等严重内脏瘀血的征象。【诊断】根据典型杂音、右心房扩大及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查看详细(2883字节)
186623:感染性心内膜炎
【概述】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过去将本病称为细菌性心内膜炎(bacterialendocarditis),由于不够全面现已不沿用。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杂音、贫血、栓塞、皮肤病损、脾肿大和血培养阳性等...查看详细(27325字节)
186624:扩张型心肌病
【概述】本型的特征为左或历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诊断】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本病为不明原因的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须排除其他原因后方能作出本病的诊断。1995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组织专题研讨会...查看详细(10029字节/1图片)
186625:肥厚型心肌病
【概述】本型的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而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偶而病变发生于右心室。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诊断】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厚度≥18mm并有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足以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例。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可以确立诊断...查看详细(8760字节/2图片)

186626:限制型心肌病
【概述】本型的特征为原发性心肌及/或心内膜纤维化,或是心肌的浸润型病变,引起心脏充盈受阻的舒张功能障碍。【诊断】由于本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症状出现后则依靠各项检查可以确诊,超声心动图为无创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心肌心内膜活组织检查,如有阳性的特异性发现,有助于诊断,也可能发现浸润性病变。在临床上须与缩窄性心包炎鉴别,尤其右心室病变为主的限制型心肌病,二者临床表现相似...查看详细(3080字节)
186627:病毒性心肌炎
【概述】心肌炎是反映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心肌炎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份。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为高。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日益受到重视。【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有心肌炎的证据和病毒感染的证据基础上。胸闷、心悸常可提示心脏波及,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心脏明显受损的表现...查看详细(11294字节)
186628:克山病
【概述】克山病(Keshandisease)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故以克山病命名。过去本病死亡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后积极防治本病,使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在预防、治疗方法和病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1993年全国克山病重点监测工作会议指出全国已无急型、亚急型及慢型急性发作新病例出现,新发现潜在型109例,发病率4.2‰...查看详细(10203字节)
18662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述】简称冠心病,它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诊断】一.病史、症状:典型的症状为劳力型心绞痛,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向左肩部或/和左上臂部放散,一般持续5~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基甘油等药物可缓解。部分伴有胸闷或以胸闷为主,严重者疼痛较重...查看详细(2076字节)
186630:心绞痛
【概述】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诊断】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查看详细(20899字节/4图片)
186631:心肌梗塞
【概述】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无痛的病人,诊断较困难...查看详细(34674字节/12图片)
186632:高血压病
【概述】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高血压病从发病机理以致临床防治的研究。【诊断】高血压病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确诊高血压,即是否血压确实高于正常;②除外症状性高血压;③高血压分期、分级;④重要脏器心、脑、肾功能估计;⑤有无合并可影响高血压病病情发展和治疗的情况,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查看详细(42745字节)
186633:梅毒性心血管病
【概述】梅毒性心血管病(syphiliticcardiovascutardisease)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心血管病,包括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冠状动脉口狭窄和心肌树胶样肿。绝大部分梅毒是后天性的,而先天性梅毒罕见。虽然目前心血管梅毒罕见,但仍存在。【治疗措施】梅毒性心血管病诊断确立后,为防止进一步损害,须作驱梅治疗。青霉素为有效的抗生素...查看详细(14220字节)
186634:主动脉瘤
【概述】主动脉瘤(aorticaneurysm)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状破裂为其主要危险。【诊断】胸主动脉瘤的发现除根据症状和体征外,X线检查有帮助,在后前位及侧位片上可以发现主动脉影扩大,从阴影可以估计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在透视下可以见到动脉瘤的膨胀性搏动,但在动脉瘤中有血栓形成时搏动可以不明显。主动脉瘤须与附着于主动脉上的实质性肿块区别...查看详细(6382字节/3图片)
186635:主动脉夹层
【概述】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dissectinganeurysm),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dissectinghematoma),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诊断】急起剧烈胸痛、血压高、突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两侧脉搏不等或触及搏动性肿块应考虑此症...查看详细(7471字节)

186636:风湿热性心脏病
【概述】系由A簇乙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反复发作的非化脓性炎症,可发生于全身各部分的胶原组织,尤以心脏和关节最为特征。急性发作后,若波及心脏会导致心瓣膜显著损害,而成为风湿性心瓣膜病。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诊断】一.病史、症状:典型表现为:心脏炎,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与舞蹈病等...查看详细(3463字节)
186637:心脏神经官能症
【概述】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诊断】(一)病史、症状:青壮年女性多见,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多种多样,时轻时重但多不严重,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病史应详细询问有无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或过度劳累等诱因,是否曾被诊断为"心脏病",心慌、气短或心前区不适等感觉与活动、劳累和心情的相关关系...查看详细(1801字节)
186638:急性心包炎
【概述】心包炎(pericarditis)是最常见的心包病变,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由邻近组织病变蔓延而来。心包炎可与心脏的其他结构如心肌或心内膜等的炎症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心包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常伴有心包渗液,后者常引起心包缩窄。急性心包炎(cautepericarditis)是心包膜的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以同时合并心肌炎和心内膜炎,也可以作为唯一的心脏病损而出现...查看详细(14340字节/2图片)
186639:慢性心包炎
【概述】急性心包炎以后,可在心包上留下疤痕粘连和钙质沉着。多数患者只有轻微的疤痕形成和疏松的或局部的粘连,心包无明显的增厚,不影响心脏的功能,称为慢性粘连性心包炎(chronicadhesivepericarditis),在临床上无重要性。部分患者心包渗液长期存在,形成慢性渗出性心包炎(chroniceffusivepericarditis),可能为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的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查看详细(8793字节/1图片)
186641: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诊断】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查看详细(10300字节)
186642:阻塞性肺气肿
【概述】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pulmonaryemphysema)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近数十年来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演变为本病。根据我国6千多万人的普查,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3.9%,50岁以上达15%或更多。阻塞性肺气肿的患病率全国不一致...查看详细(12612字节)
186644:支气管扩张
【概述】是指一支或多支近端支气管和中等大小支气管管壁组织破坏,造成不可逆性扩张.它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的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诊断】一、病史、症状:幼年可有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病史;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痰量和痰的性质不等;部分有咯血,咯血量和诱因各异;多数有间歇性发热、乏力、纳差、心慌、气急等症状。二、体检发现:副鼻窦及口咽部可有慢性感染病灶;早期及轻症者无异常体征...查看详细(1453字节)
186646:放射性肺炎
【概述】放射性肺炎(radiationpneumonitis)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诊断】根据放射治疗史,干性呛咳,进行性气急和胸部X线有炎症或纤维化改变可作出诊断,但应与肺部肿瘤恶化和转移性肿瘤相鉴别...查看详细(2875字节)
186647:衣原体肺炎
【概述】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为新发现的一种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1986年Grayeton等在学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发现一种衣原体,以后于成人呼吸道疾病中亦被发现,当时命名为鹦鹉热衣原体TWAR-TW株,后经研究证明该衣原体为一新种、并定名为肺炎衣原体。【诊断】1.沙眼衣原体肺炎1975年有人开始报告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继发于包涵体脓性卡他之后...查看详细(4851字节)
186648:病毒性肺炎
【概述】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以及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等。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见,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等病毒。婴幼儿还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产生肺炎...查看详细(3662字节)
186649:支原体肺炎
【概述】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诊断】临床症状如头痛、乏力、肌痛、鼻咽部病变、咳嗽、胸痛、脓痰和血痰,肺部X线表现和化验室检查如冷凝集试验等有助诊断。一、病史、症状:起病较缓慢...查看详细(5143字节)
186650:吸入性肺炎
【概述】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pneumonitis)系吸入酸性物质、动物脂肪如食物、胃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发挥性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应用纤支镜或气管插管将异物吸出,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纠正血容量不足可用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为避免左心室负担过重和胶体液渗漏入肺间质...查看详细(3325字节)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