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脑挫裂伤

15例脑挫裂伤的MRI表现

2009-12-01 journal.shouxi.net A +

15例脑挫裂伤的MRI表现首席医学网2007年11月29日15:52:22Thur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何丁刘熙鹏左红商爱民作者单位: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院影像中心,河北张家口075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放射科,河北张家口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脑挫裂伤 MRI表现

  脑组织发生损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受伤当时立即形成。重新理解原发性脑损伤的概念,控制出血、减轻水肿发生的程度、早期应用适当的药物可以避免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脑损伤的疗效,以减少伤残率、降低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病例采集为行头颅CT检查后有脑挫裂伤表现,第2~5d又行MRI检查的患者共15例,其中颅内血肿1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合并颅骨骨折6例。成像技术使用西门子公司的1.5T常导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颅线圈。SE、TSE序列。SE序列,T1WITE13msTR400ms,TSE序列,T2WITE116msTR4440ms、平扫均行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层厚8.0mm。

脑挫裂伤MRI表现本组15例脑挫伤患者中,颞叶挫伤11例,额叶挫伤4例,顶叶挫伤2例,枕叶挫伤7例,小脑挫伤1例。MRI显示,在急性期T2像呈高信号,T1像呈等或稍低信号,随时间推移,T1可呈外低内高混杂信号,这是由于挫伤病灶中有点片出血所致,压水序列脑挫伤的水肿出血均显示为清楚的高信号。

本组病例研究就脑挫裂伤发生的机理、部位、病理改变及MRI表现作一回顾,以便为中西结合药物治疗脑挫裂伤打基础。

3.1机理脑表面的挫裂伤:多在暴力打击的部位和对冲的部位,尤其后者总是较为严重,这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滑动及碰撞所引起的。脑实质内的挫裂伤:则常因脑组织的变形和剪性应力引起损伤,往往见于不同介质的结构之间,并以挫伤及点状出血为主。

3.2部位脑挫裂伤的发生部位与其发生机制有关。颅骨骨折所致脑挫裂伤通常位于骨折处,尤其与凹陷骨折有关,颅前窝骨折通常导致额叶底面脑挫裂伤。着力点脑挫裂伤发生于颅骨内板在外力作用下内陷时。而当颅骨复位时,脑组织受到伸展应力的作用,血管结构最易受损。对冲性脑挫裂伤发生于着力点对侧,其发生原因是由于脑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向着力点移位,从而在着力点对侧颅骨与脑组织间产生负压,脑组织和血管在伸展应力作用下发生损伤。因此,损伤常见于额极、额下、颞极、颞下和颞叶的外侧面。

3.3病理改变脑挫裂伤病灶有两种改变形式,即位于中央的是出血灶和发生不可逆损伤的神经元,位于其周边的是发生可逆的缺血性损伤的神经元和反应性增生的星形细胞。对该部分进行镜检显示:神经元肿胀和透明变性,血管周围星形细胞增生,这一变化在伤后3h明显,但可持续至伤后3d。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CT、MRI)也可得到同样结果。有时影像资料只显示组织水肿而未见明显的出血灶,但仍可能存在影像学不易检出的镜下出血灶。

3.4MRI表现本组病例及其他文献报道[1],脑挫裂伤后最主要的表现是出血和肿胀。颅内血肿的MRI信号变化依赖血肿理化特点改变而异,急性期颅内血肿的MRI信号是T1、T2都为等信号,这是由于脱氧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对T1不产生作用,T2加权像缩短所致。3d后出血由去氧血红蛋白破解氧化变成顺磁性的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可缩短质子的T1时间,所以T1像可见血肿外围呈环状高信号。但当血肿较小时T2亦可呈高信号,压水序列亦呈高信号,这是因为周围组织水肿液、脑脊液渗入到血肿内混合所致。亚急性期约7d后随血肿外围红细胞破解,形成高蛋白液态,此时血肿外围T1、T2像均表现为高信号,中间为等或低信号,当血肿内红细胞全部破解,则整个血肿T1、T2像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当血肿外壁沉积大量顺磁性的含铁血黄素时,可形成低信号环。慢性期血肿周围顺磁性的含铁血黄素持续增多,而血肿中部正铁血红蛋白仍处于亚急性血肿期,故T1、T2仍呈外低内高信号,仅低信号环持续扩大,最后整个血肿形成T1、T2低信号[2]。

我们认为:脑组织发生损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受伤当时立即形成。这样,我们不仅有必要重新理解原发性脑损伤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控制出血、减轻水肿发生的程度。早期应用适当的药物可以避免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脑损伤的疗效,以减少伤残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1李联忠,戴建平,赵斌.颅脑MRI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92682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39241(责任编辑:袁朴)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