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前房积血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手术治疗新法

2009-11-30 www.bylw8.com A +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挫伤性前房积血的取出新法。:36例(36眼)严重挫伤性前房积血经药物无效者,采用粘弹剂充分分离血凝块,凭借粘弹剂对娩出通道的软弹性扩张作用和对血凝块的软弹性推力,使血凝块随骤然涌出的粘弹剂或略借自制匙状驱逐针头娩出眼外。结果:本组36例血凝块全部被安全、快捷地取出,无一例发生手术误伤,且术后反应轻微。结论:该手术方式操作简单,术中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是清除前房积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前房积血清除术;粘弹剂;术后治疗  NewTechniqueforClearanceofHyphmaafterOcularContusion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ewtechniqueonclearanceofserioushyphmaafterocularcontusion.Methods36eyesof36caseswithserioushyphmaafterocularcontusionweretreatedwithviscoelasticsandself?madesyringeneedle,wereinefficacycasestreatedbydrugs.Results36eyesofhyphemawereallremovedsafelyandquickly.Noaccidentalinjureandthereactionafteroperactionwasveryslight.ConclusionThistechniqueissimple、safe、efficientandhasfewcomplication.  Keywords:Hyphema;Surgery;Viscoelastics  挫伤性前房积血病情错综复杂,严重者常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虹膜萎缩等,如处理不当,将造成视功能的不可逆损害。自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对36例(36眼)严重挫伤性前房积血,采用粘弹剂清除前房血凝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均为单眼伤。其中男28例,女12例,右眼23例,左眼13例,年龄13岁~72岁,平均年龄42岁。致伤原因:拳击伤26例(72.22%),其余为石头、鞭炮、球类及其他硬物击伤。视力为光感~0.08。前房积血为III级以上黑紫色血凝块。眼压为34mmHg~58mmHg(1mmHg=0.133kPa),角膜不同程度水肿。全部患者均行眼超声波检查,部分患者行CT扫描。  1.2 手术方法  1.2.1 适应证 大量或全前房积血,经过3d~5d的药物治疗,积血无吸收好转或眼压升高或有角膜血染的早期表现者;迟发性或复发性前房积血;血影细胞继发青光眼[1]。  1.2.2 手术器械 除自制7号(外直径0.7mm)匙状驱逐针头外,余同常规内眼显微手术器械。匙状驱逐针头制作方法:取7号注射针头平铺玻璃或其他坚硬平板上,食指指甲抵住针尖斜面根部逐渐减力缓折,使针尖斜面弧形内曲;打磨针尖尖端使呈抛物线形铲状,尖段小面与针头主轴平行,然后钝化抛光。距针尖13mm~17mm弯折,折角25°~35°,针尖小面面向伸左侧或伸右侧,适合于右手或左手操作。  1.2.3 手术步骤 术前1h常规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0.4%倍诺喜表面麻醉及球后麻醉。用3.2mm角膜穿刺刀作上方自闭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1.4mm矛形刀或15°切开刀作9点方位角膜缘部前房穿刺口。视血凝块大小,酌情扩大角膜缘部娩出口或重置上方巩膜隧道切口,自穿刺口进入自制匙状驱逐针头,在血凝块周围,尤其是在其娩出方向的后方注射一定量粘弹剂,以分离并驱逐血凝块。随着眼内压力的不断增加,娩出口会突然呈“火山口”样开大(上方角膜缘切口,尤其是巩膜隧道口需借助器械适时轻压切口后唇),血凝块随骤然涌出的粘弹剂自然或略借匙状针头辅以机械外力娩出。清除眼内残留粘弹剂,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U及氟美松2.5mg,双眼包扎,术毕。  2 结果  本组36例(36眼)血凝块全部被安全、快捷地取出,无一例发生手术误伤,术后反应轻微。随访1个月~半年,视力≥0.03者32眼(88.89%),其中≥0.6者30眼(83.33%),视力未提高者6眼(16.67%),眼压正常者34眼(94.33%)。  3 讨论  挫伤性黑紫色前房积血主要是由于眼内房水循环受阻以至积血氧化作用降低而变为黑紫色,而房水循环受阻又了积血的吸收,其结果必然导致继发性青光眼,一般都需手术[2]。前房积血通常采用前房穿刺术治疗,但因血凝块沉积于前房下部、与虹膜有粘连,单切口的前房穿刺术常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我们采用粘弹剂分离并驱逐出血凝块,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本法有如下特点:术中充分利用粘弹剂软弹性分离、推动血凝块和扩大娩出通道的特点,使血凝块随骤然涌出的粘弹剂或略借匙状驱逐针头辅以机械外力取出。因此所需手术切口更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操作对眼内结构如角膜、虹膜、晶状体的损伤,避免了医源性白内障的发生;手术始终是在深前房状态下进行的,无手术镊等较大手术器械进入前房,从而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本法在实施驱逐血凝块过程中,任何时间改用其他取出,且均有利于其他取出方法的进行;由于切口小,密闭性好,眼压在术中因前房密闭良好而基本保持稳定,不易因眼压波动而发生再出血和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术中手术切口小,虹膜等眼内组织不易脱出,减少了回复虹膜的操作,这在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时尤其重要[3];术中避免了使用尿激酶类药物,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再出血的可能。与此同时,我们亦强调术后治疗的重要性。术后继续止血药物预防继发性出血,皮质类固醇抗炎也是必要的;早期应半卧位休息,双眼包扎;适当给予镇静剂;术后密切观察眼压,一旦眼压回升,可使用全身及局部药物综合治疗。  :  [1] 何守志.眼科显微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78.  [2] 蔡用舒.创伤眼[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221?222.  [3] 肖庆,向超,郭燕.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方式的改进[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5:398?399.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顶一下(0)0%踩一下(0)0%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