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超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
为明确B超检查对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价值,现将我院1988年8月~2006年10月经B超检出的4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1.1一般情况本组48例(51眼),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56±1.96)岁(5个月~8岁),其中7个月~2岁27例,3~8岁21例;右眼27例,左眼24例,眼轴最短的18mm,最长的25mm平均21.2mm(20.95±2.61);眼内肿块最小的5mm×6mm,最大的25mm×24mm。
1.2检查方法使用日本Aloca-SSD620型、东芝-64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均3.5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在受检眼部与探头之间加置水囊,将探头涂以耦合剂后,对48例视网膜细胞瘤进行超声探查,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
1.3结果本组对4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B超检测诊断声像图有以下特征:1)玻璃体透声暗区内可探及实质性肿物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多数可见散在的钙化斑回声,部分可伴声影;2)部分肿物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暗区回声为肿物内有坏死、液化表现;3)部分病例可见继发视网膜脱离,声像图可显示在肿块的后方出现一线样的强回声带,与肿块发生粘连;4)如同时探测球后壁回声欠清晰,视神经束回声异常,则提示肿物有向颅内转移可能;5)如肿块呈囊性型则多提示晚期病例本组7例。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先天性眼球内肿瘤,多见于幼儿,发病率为生存儿童的三万至四万分之一,占儿童时期眼内肿瘤的90%,4%~6%具有遗传性,据统计2/3的病例在5岁以内发病,15岁以上发病极为罕见,该病恶性程度很高,极少能达到5年生存率,30%可同时双眼发病。患儿均由亲属发现瞳孔异常而前来就诊,临床检查怀疑眼内占位病变而送诊B超检查。本病为屈光间质混浊故临床误诊或延误诊断并不少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1)详问病史,了解早期是否有瞳孔区黄白色反光现象;2)应与各种能引起瞳孔区发黄、发白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眼内疾相鉴别。因为B超不受屈光间质的限制,可通过病变,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并且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特殊的声像表现,从而降低误诊率,在声像图上能清晰显示肿瘤形状、大小及部位对患儿无痛苦,无损伤可重复检查,为眼内占位性病变的一种首选检查方法,对眼科临床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信息来源:网站转载)(编辑:xhhdm)相关信息更多...・白内障小切口非乳化手术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