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思路与方法】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骨折类型、是否伴有移位、复位情况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志.对骨骺分离、I型、Ⅲ型及无移位的Ⅱ型齿状突骨折,一般均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筒便、安全,疗效可靠。Ⅱ型齿状突骨折一般先行颅骨牵引复位,然后行螺钉固定术或融合术,酌情行减压术。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及固定
(1)I型齿状突骨折稳定性好,采用简单的局部制动多能达到骨性愈合而无后
(2)无移位的稳定型骨折可直接应用头颈胸石膏或Halo.vest支架固定。随访2~3月临床愈合后再用颈托保护2~3个月。
随时调整。4周后可改用头颈胸石膏或Halo.Vest支架固定,3-4个月后改用颈托保护2~3个月。
2.药物治疗参见本章第一节。
(二)手术治疗
齿状突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发生骨不连,或颈椎过伸过屈位片示寰枢椎不稳时,应采用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前路齿突螺钉固定术,前路经枢椎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和后路融合术(包括后路寰枢椎经椎弓根固定术、后路寰枢椎椎板钩固定术、后路寰枢椎经笑节螺钉固定术、枕颈融合术)及脊髓受压部位的减压术。
前路齿突螺钉固定术适用于:①齿状突颈部横向骨折,包括Ⅱ型和某些Ⅲ型齿状突骨折;②齿状突骨折不愈合。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及显露同前路经枢椎椎体寰椎侧块钉固定术。切除c,椎体前下方的唇状缘,用特殊导向套筒,打入2枚直径1.2mm的吉氏针,其中一枚用于固定骨折端,控制旋转,另一枚用于导人中空螺钉。理想的进针角度为:单枚螺钉固定时,冠状位居齿状突正中,矢状位后倾15。;若允许2枚螺钉了定,则冠状位螺钉与齿状突中线呈5。,矢状位则呈向后15。。c臂x线机监视下确认克氏针稍贯穿齿状突尖部,位置达到要求时,根据测量,选择合适长度,直径为3.5mm的中空螺钉向齿状突旋入。术中x线机监视下操作,确保克氏针不向齿状突一侧偏斜。
【诊疗失误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诊断失误
1.漏诊关于漏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详见本章第三节所述。
2.误诊为颈部软组织损伤
(1)原因分析:齿状突骨折症状常常较轻,缺乏特异性。缺乏经验的医师临诊时
往往未予重视,未摄上颈椎开口位和侧位x线片,即诊断为颈部软组织损伤。
(2)预防措施:上颈部损伤的患者应常规摄颈椎开口位和侧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
(二)治疗失误
1.医源性齿状突骨折分离移位
(1)原因分析:AndersonⅡ型骨折因寰椎与齿状突二者由韧带联结成一体,若牵引力量太大,则可引起骨折端的分离移位,影响骨折愈合。
(2)防治措施:牵引重量勿太大,一般最大重量不超过3kg。
2.椎动脉损伤后路手术中椎动脉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详见本章第二节所述另外前路经枢椎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若进钉方向不正确,亦有损伤椎动脉的危险:术中一定要定好方向,最好在三维监控下手术。
3.脊髓损伤
(1)原因分析:①颈部过伸或过屈。为了暴露椎体,或在全麻时便于气管插管常使患者头颈部过度后伸,或颈椎后路手术为显露寰椎椎弓和枢椎椎板而使颈椎过屈.致寰枢椎间产生过度移位均可使脊髓受到剪应力,加重脊髓损伤。②直接损伤。前路螺丝钉骨折端间加压内固定术,前路经枢椎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和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丝钉固定术,若进钉方向偏斜过大,均可造成脊髓的直接损伤。③局部麻醉意外。颈椎后路手术常采用局部麻醉,需将药物注射至椎板,由于项部肌肉肥厚,针刺入较深.当在低头屈颈位进行手术时,颈椎板间隙张开,针头刺入过深可刺伤脊髓。
(2)防治措施:①避免颈部过度后伸和过度屈曲。②在前路螺丝钉骨折端间加压内固定术,前路经枢椎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和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丝钉固定术中,一定要掌握好进钉的方向,有条件的医院最好在三维监控下进行手术。③局麻时要注意进钉的方向和深度,针尾应偏向头侧,当针尖触及椎板后方可注入麻醉剂。
如需了解更多骨科知识,请拨打上海西郊骨科医院全国公益免费电话:400-820-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