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性酸中毒是一组以肾小管功能异常,不能充分排泌H+,使血HCO3-水平在正常代谢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导致临床出现酸中毒的综合征。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者多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继发性者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据报道[1]病因已达三十余种,RTA根据其受损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四型[1],本文15例中除例7,例9两例为Ⅳ型外,其余13例为Ⅰ型,符合文献[2]Ⅰ型多见的报道。本文Ⅰ型RTA的诊断依据为:(1)肌无力或肌麻痹;(2)低钾血症、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3)碱性尿,酸负荷条件下晨尿pH>5.5,而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大多在正常范围。Ⅳ型RTA诊断依据为高氯血症性酸中毒伴高钾血症。15例尿糖均为阴性,故排除Ⅱ、Ⅲ型RTA的诊断。RT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误诊而贻误治疗。如例1因有腹泻、低钾血症,心律失常而误诊为心肌炎后遗症,例8同样以低钾频发室性早搏收入院,曾一度考虑为心肌炎,后追问病史及做相关检查方确诊。3例甲亢患者诊断明确,除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依据外(见表2、表5)。并有口渴、多饮、肌无力、高血氯性酸中毒,尿pH>5.5,无氮质血症。据此可诊断甲亢合并RTA,符合文献报道[3]。甲亢并发RTA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由于甲亢影响肾小管某些酶系统和产能过程,甲亢本身引起的分解代谢亢进,使肾脏排酸的负荷加重。有的可能是甲亢和RTA两种疾[3]。因此,凡是原因不明的肌无力、口渴、多饮、多尿、心律失常、肌麻痹等病例均应考虑RTA的可能,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漏诊延误治疗,RTA的治疗主要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继发性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为纠正酸中毒可口服碳酸氢钠,但纠正低钾血症则需口服10%枸橼酸钾。除低钾性肌麻痹需要紧急静脉补钾可用氯化钾外,一般不宜用氯化钾以免加重酸中毒而使病情恶化,应引以为戒。对干燥综合征合并RTA的治疗,除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外,对原发疾病过去以采用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不佳,即使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也不理想。目前对于干燥综合征有人采用血浆置换术治疗,之后应用少量激素巩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本文15例中,Ⅰ型13例,其中仅5例(例3、4、13、14、15)诊断明确,治疗及时,低钾血症得到及时纠正而使症状完全缓解出院。其余因原发病疗效欠佳而致低钾,RTA仅达部分纠正而出院。充分证明对RTA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对2例(例7、9)Ⅳ型RTA的治疗,针对此2例的发病机制为长期慢性肾炎使肾小管对醛固酮的反应性下降,而非真正的醛固酮缺乏,治疗上除给予一般常规处理外,同时并用静脉注射速尿或/和9a-氟氢考的松,必要时另用降钾树脂,严重者应作血透或腹透,并做好心脏起搏等抢救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尹培达.肾小管性酸中毒附10例临床报告.新医学,1978,9:434. 2王勇雄.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84,3:101. 3尹芳,赵录年.甲亢并发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2例报告.中华肾脏病杂志,1989,5(2):106. 4栾晓晨.血浆置换治疗干燥综合征2例.中华肾脏病杂志,1987,3:139.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