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肾动脉瘤
英文名:aneurysmofrenalartery
概述:肾动脉瘤是最早发现的源于肾动脉的疾病,Abeshouse将肾动脉瘤分为如下几类:囊袋状融合型、分裂型、动静脉瘘型等。其中囊袋状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占93%。获得性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位置,主要是由于炎症、损伤等因素所致。
流行病学:肾动脉瘤并不罕见,约占动脉瘤的19%,80%为单侧,17%为肾内型,30%呈多发性。年龄介于1个月至82岁之间,男女发病率相等,约50%于50岁左右明确诊断。起初认为其发生率极低直到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应用后,才统计出其发病率健康搜索在0.1%~0.3%
病因:肾动脉瘤分为真性与假性,假性动脉瘤多为外伤性。而真性者其壁含有正常动脉壁成分,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根据形态分为囊形,梭形及夹层动脉瘤。
发病机制: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其它辅助检查:X线平片上见约1/4的肾动脉瘤可发生钙化,钙化呈蛋壳样花环状多为边缘性钙化,位于肾门附近。静脉肾盂造影大多无异常。肾动脉造影为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动脉壁的囊状膨出或梭形扩张,单发或多发可大可小,部分有动静脉瘘时,可见肾静脉早显,供血动脉有代偿性增粗并扭曲。CT平扫为肾内或肾旁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光滑边缘可见弧形钙化。增强扫描一般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肾实质,接近于动脉。有时可见到供血血管与瘤体相连。当有血栓形成时,强化可不均匀;合并动静脉瘘时,造影剂快进快出
临床表现:大多数的动脉瘤无任何症状尤其在儿童,在高龄患者中则容易产生症状因为瘤体多进行性增大,疼痛、血尿高血压等均可发生。当体检时在腹部触及搏动性的肿块或在腹部听到血管杂音都应怀疑本病。许多无特异性症状的动脉瘤均由于高血压而被发现
并发症:肾动脉瘤患者中约有1/4并发高血压亦可破入肾静脉而形成大型肾动、静脉瘘,较少见肾动脉瘤极少破裂,若一旦发生,则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诊断:当体检时在腹部触及搏动性的肿块或在腹部听到血管杂音都应怀疑本病。分泌性尿路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数字减影、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均可确诊。
鉴别诊断: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肾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也是介入性栓塞一种较好的适应证介入疗法具有创伤小、效果显著、简单安全的特点。目前已经部分替代手术方法,成为肾动脉瘤首选治疗方法。在如下情况下可建议行动脉瘤切除术:高血压无法控制、不完全性钙化、动脉瘤大于2.5cm、有可能在怀孕中受压破裂的女性患者、动脉瘤在进行性增大、有动静脉瘘存在等,其自然破裂率约10%
预后: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预防: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更多..相关资讯文库肾动脉瘤的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