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之一。Barany在1921年首次描述了位置性眩晕的概念,1952年Dix和Hallpike将其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提出典型的位置性眩晕发生在头位变动时,患者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短于40s,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positionalnystagmus)[1]。BPPV在两次发作之间有长短不同的间歇期(数周到数年甚至数十年)。大多数学者都同意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2]。Steenerson[3]指出若不采取治疗,三个月后只有25%的患者症状缓解,而Blakly发现在一个月内BPPV病人的自行缓解率高达89%[4]。早在1973年Schuknecht[5]提出了BPPV常见的三种自然病程:1、发病数周到数月后,患者的眩晕症状自行缓解;2、眩晕的发作与缓解交替,间歇期由数周到数年不等;3、患者的眩晕症状持续存在......[附件][收藏][推荐][评论][打印][关闭]上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聋儿康复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