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同眼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推荐到首页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11期1/3页123
【关键词】干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同眼干细胞移植术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翼状胬肉显微镜下常规切除后,行自体同眼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45例(48只眼),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角巩膜缘结构重建,随访期内无翼状胬肉复发。结论自体同眼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简单安全、取材方便、能有效防止术后复发的治疗翼状胬肉方法。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作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治疗方式亦多达10余种,但术后复发问题一直无法彻底解决。随着对翼状胬肉的病理学研究,以及角巩膜缘干细胞功能的深入研究,使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自2001年6月~2002年12月,采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同眼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5例(48只眼),其中男30例(32只眼),女15例(16只眼);年龄40~60岁,平均48岁。初次手术33例(33只眼),单纯切除后复发12例(15只眼),病程6个月~11年,患者翼状胬肉超过角巩膜缘3~5mm。 1.2手术方法0.5%丁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液局麻后,开睑器开睑,显微镜下距翼状胬肉头部0.2mm处,锐性切开翼状胬肉头部后,彻底切除角膜面翼状胬肉组织,使角膜上皮不残留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在同一层间越过角巩膜缘,钝性分离结膜下和巩膜表层间增生组织至泪阜部,剪除角膜面及结膜下的病变纤维增生组织,暴露巩膜,烧灼止血后,以10-0缝线3~4针将结膜缝合于巩膜面,使结膜断面距角巩膜缘3~4mm。切取自体同眼颞上方角巩膜缘干细胞移植瓣1mm×4mm大小,调转方向后(近结膜侧朝向角膜侧)上皮面朝上移植于术后角巩膜缘处,并以10-0缝线4针牢固固定,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眼后,加压包扎术眼。 1.3术后处理术后连续加压包扎3日,每日换药,裂隙灯检查,观察干细胞移植瓣成活情况及角膜缘创面恢复情况,并给予氟哌酸眼水点眼,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3日后根据干细胞移植瓣成活情况,决定加压包扎或包盖或开放点抗生素眼水。
2结果 本组45例(48只眼)患者干细胞移植瓣全部成活良好,1周后角膜创面完全愈合,荧光素钠染色呈阴性,结膜平复,1个月后,角巩膜缘、泪阜区结构恢复,角膜透明性恢复,经随访6~18个月,全部病例无翼状胬肉复发。 3讨论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后的复发问题一直是眼科的难题,虽然传统手术方式众多,但复发率仍高达30%~45%。虽然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日趋精细,但仍难以达到彻底根治。近几年来随着对角巩膜缘干细胞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翼状胬肉的病理学研究,使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的思路转向角巩膜缘(分子)细胞结构的重建,使得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