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食物通过胸腔,穿过膈肌与胃相连。食管下端和胃贲门的正常位置是在膈肌下的腹腔内。如果膈肌对食管、胃结合部的固定不好,食管和胃底从食管在横膈肌上的裂孔凸进人胸腔,医学上就叫食管裂孔疝。
后天因素引起的食管裂孔疝多见于中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所上升。因为中老年人食管裂孔部的结缔组织、固定食管和膈肌的各种韧带或肌腱变得很脆弱,当腹腔内压力增高,如肥胖、便秘、剧烈咳嗽、呕吐时,腹腔压大于胸腔压力,导致腹腔内的胃囊通过食管裂孔向上凸入胸腔而形成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或剑突下不适,或胃部烧灼感,多在饱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发生,如果饭后平卧,症状会更加明显,而饭后散步则可减轻不适。有些人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而被误诊为心绞痛,还有少数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直到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才发现此病。
无症状或症状很轻的裂孔疝不需要治疗。对有症状者,主要针对胃酸反流刺激食管服用一些制酸剂消除症状。肥胖者一定要先降低体重,少食多餐,减少进食总量,尤其晚餐更应减少;进食后不要马上平卧,睡觉时把床头抬高,以减少胃疝入胸腔和胃酸反流的机会;饭后尽可能避免俯身向下取物的动作;保持大便通畅,治疗咳嗽。经内科治疗多数病人症状能缓解,但复发率较高。若久治无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将胃固定在裂孔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