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粪类圆线虫病

伊维菌素治疗顽固性粪类圆线虫病

2009-07-03 网络转载 A +


  患者, 男, 45 岁, 广东大埔县青溪镇人, 公安干部。自述中学毕业下乡参加农田劳动, 后常出现趾(指) 间瘙痒症状, 抓破后感染溃烂。1974 年出现恶心, 呕吐, 腹胀等症, 每天排稀便2~ 3次, 粪便常带粘液脓血, 被诊断为阿米巴痢疾治疗, 但27 年来症状反复发作。
  2000 年8 月, 患者腹痛、腹胀加重, 伴消瘦、乏力, 先后就诊于广东的4 家医疗机构, 经粪检发现粪类圆线虫幼虫, 给予肠虫清、左旋咪唑、阿苯哒唑、三苯双咪、中药等治疗均无效。此后, 患者自购阿苯哒唑, 每次4~ 6 片间断服用, 后因出现胃肠不适等药物副反应而停药。后又到3 家医疗机构复查粪便, 均未发现虫体。2001 年4 月, 患者出差后因旅途劳累, 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渐消瘦, 就诊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粪便培养镜检, 每视野可见1~ 2 条粪类圆线虫, 考虑患者体内已对咪唑类驱虫药产生严重抗药性。根据以往经验, 改用伊维菌素012mgö(kg・d) , 一疗程7 d, 服药后5 d, 患者症状减轻, 粪检未见虫体。嘱患者半个月后按上述药物再服3 d, 3 个月后复查粪便阴性。
  讨论
  阿苯哒唑等咪唑类药物用于治疗轻度感染粪类圆线虫或虫体对该药敏感者效果较满意, 我们已成功治愈多例 , 但对于长期用此类药的患者, 如首次治疗剂量与疗程不足, 则极易产生抗药, 且愈来愈严重, 本文患者便是典型一例。自1961 年咪唑类作为广谱驱虫药物以来, 在人类各种线虫病中已广泛使用, 在畜、禽类动物线虫病已出现严重的抗药性。伊维菌素是新型的杀灭线虫和节肢动物的高效广谱驱虫药, 其作用原理与触杀型和内渗型的驱虫作用不同, 它不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作用方式是阻断无脊椎动物的神经传导系统, 即在寄生虫体内的C2氨基丁酸(CABA ) 上, 起GABA 激动剂作用。在线虫体内, GABA 负责从内神经元传递抑制信号到运动神经元,而伊维菌素又加强GABA 的抑制效果, 使中心神经系统的信号不能被运动神经元接受, 使线虫产生麻痹而死亡; 而节肢动物也是利用GABA 在神经和肌肉细胞内传递信号的, 所以伊维菌素对线虫和节肢动物有效, 对不利用GABA 作为神经传导递质的寄生虫, 如绦虫、吸虫则无效[2 ]。林金祥等[3 ]已成功应用伊维菌素治愈1 例抗咪唑类药物的粪类圆线虫病。本病例的再次治愈,表明对咪唑类药产生抗药性粪类圆线虫, 可推广使用伊维菌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