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律失常
问医生查疾病找医院找药品

资讯

男性 女性 老人 整形 美容 母婴 中医 保健 偏方 饮食 两性 减肥 心理 体检 急救 新闻 护理 健身 图谱 热搜

登录注册
综合 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

新生儿心律失常预防

诊断

心律失常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来确定诊断,但大部分病例通过病史及物理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

1.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分析方法

心电图对诊断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往往起决定性的确诊作用,但有些心律失常较复杂或为几种类型心律失常夹杂在一起,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分析心律失常心电图必须按一定规律循序渐进,必要时需借助于梯形图进行分析。

(1)心电图分析方法:

①P波:在常规导联中首先确定有无P波,然后根据P波的形态,方向,速率及其规律性以及与QRS波群的关系,判断激动的来源,窦性P波呈钝圆形,在 Ⅰ,Ⅱ,aVF,V5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V1导联中双向,速率随年龄而不同,每分钟心率的正常范围如下:1岁以下110~150次,1~3岁 90~130次,3~6岁80~120次,6岁以上60~100次。

②P-R间期:随年龄和心率相应变化,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最短为0.08s,最长为0.18s。

③QRS波群:分析QRS波群的形态和间期,有助于确定心室冲动形成的部位及心室内的兴奋过程,如果QRS波群的形态与时限均属正常,则可确定为室 上性激动下传,若QRS波群宽大畸形,则可能为心室自身节律,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室上性激动的心室差异性传导或预激综合征等。

然后再进一步分析QRS波群是间断发生或连续发生,它与P波的关系以及P-R间期的情况,以此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2)梯形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在分析较复杂的心律失常时,根据心电图特点,用图解方式说明激动起源和传导过程而绘制出的图形称梯形图,梯形 图是有横线,垂直线和斜线绘制的线条示意图,通常用三行,自上而下依次代表心房(A),房室交界处(A-V)和心室(V),在A行和V行中的垂直线分别对 准P波和QRS波群的起始部,在A-V行内的斜线表示冲动在房室交界处内的传导过程,向右下的斜线表示冲动向前传导,向右上的斜线表示冲动的逆向传导,黑 点表示激动的起源,“┷”表示传导受阻。

在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时,有时需显示窦房传导关系,此时需在A行之上增加S行,S与A行之间为S-A,需显示激动在心室内传导情况时,在V行之下增加E-V行和E行。

2.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

(1)窦性心动过速:足月儿窦性心率上限为179~190次/min,早产儿上限为195次/min。

①P波按规律发生,为窦性P波,即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同一导联P波形状相同。

②P-R间期不短于0.08s(新生儿正常P-R间期最低限)。

③同一导联P-R间期差<0.12s。

(2)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具备窦性心律的特点,足月儿窦性心率下限为90次/min。

(3)窦房结功能不良:

①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P波形态异常,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慢-快综合征(即在过缓心律的基础上间断出现室上性的快速异位心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颤动等)等。

②确诊靠阿托品试验和食管心房调搏测窦房结功能。

A.阿托品试验:试验前描记仰卧位心电图,然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02mg/kg,注射后即刻,1,3,5,7,10,15,30min各记录Ⅱ导 联心电图,如注射后心率不增加或增加不超过原有心率的25%,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如原为窦性心动过缓,试验后出现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结区逸搏等支持本病 的诊断。

B.食管心房调搏测窦房结功能:新生儿食管心房调搏测窦房结功能参数尚待进一步研究。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3个或3个以上连续而快速的室上性(房性或交界性) 期前收缩,R-R间期规则,房性者可有P′波,结性者无P′波或有逆传的P′,但因心率过速,P′波常不易辨认,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形 态多数正常,但可因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发作时心跳过速 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致ST段降低,T波低平或倒置 。

(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3个以上连续的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宽大畸形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可见与QRS波无关的窦性P波,心室率150~200次/min。

(6)过早搏动心电图:新生儿期前收缩根据其起源于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而分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其心电图特点为:

①房性期前收缩:

A.P′波提前,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B.P′-R间期>0.10s。

C.期前出现的P′波后可继以正常的QRS波或不继以QRS波(未下传)或继以轻度畸形的QRS波(室内差异传导)。

D.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②交界性期前收缩:

A.QRS提前出现,形态与正常相同。

B.QRS前后无P′波或有逆传P波(P′-R间期<0.10s,R-P′间期<0.20s)。

C.完全性代偿间歇。

③室性期前收缩:

A.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前无P波。

B.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0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C.完全性代偿间歇。

(7)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P-R间期延长,正常新生儿P-R间期最高值为0.12s,超过此值可考虑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②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Ⅰ型及Ⅱ型。

Ⅰ型:P-R间期逐渐延长,最后窦性激动完全受阻,QRS脱落,以后又再下传,周而复始。

Ⅱ型:P-R间期恒定,QRS成比例脱落,呈3∶1,2∶1,4∶3等。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与QRS互不相关,心室率慢而规则,40~60次/min,QRS波形状取决于次级节律点的位置,次级节律点位置越低,QRS越宽大畸形,预后越差。

鉴别诊断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鉴别,详见上述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中所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如下:

1.与窦性心动过速 鉴别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规整匀齐,每分钟心率的变异<1~2次,而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多不匀齐。

(2)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更快,一般在230~320次/min,而窦性心动过速一般在220次/min以下。

(3)室上性心动过速为异位节律,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而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变化是逐渐的。

(4)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突然终止发作,或无效,而对窦性心动过速只能使心率稍减慢。

2.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1)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时可类似室性心动过速,但心电图多表现有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即在V1导联多为“M”形,V5导联有深宽S波。

(2)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前后可有与其相关的P′波,也可无P′而室性心动过速QRS前后无与其相关的P′波,有时可见与其无关的窦性P波及窦性P波夺获心室。

(3)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规整匀齐,心率快;而室性心动过速速率稍慢,一般为150~180次/min,心室率有轻度不规则。

(4)发作间隙,室上性心动过速见房性或交界性期前收缩,而室性心动过速见室性期前收缩 。

分享

取消

点击查看更多 返回疾病>

疾病相关

新生儿心律失常知识简介 新生儿心律失常症状表现 新生儿心律失常典型症状 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原因 新生儿心律失常检查项目 新生儿心律失常鉴别方法 新生儿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新生儿心律失常什么好 新生儿心律失常并发症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护理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饮食 新生儿心律失常如何预防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免费提问及时解答

热图推荐

123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