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问医生查疾病找医院找药品

资讯

男性 女性 老人 整形 美容 母婴 中医 保健 偏方 饮食 两性 减肥 心理 体检 急救 新闻 护理 健身 图谱 热搜

登录注册
综合 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预防

诊断标准

1.病史 观察原发病的发展变化,观察出血倾向 的变化。

2.DIC的主要指标 监测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3P试验等项目的动态变化。

3.原发疾病 存在易引起DIC的有关疾病。

4.出血倾向 临床多发性出血倾向。

5.微循环衰竭 或休克 不易用原发疾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6.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脑,肺等脏器功能不全。

7.血小板下降 血小板

8.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减少或高于4g/L(肝病时<1g/L)。

9.3P试验 3P试验阳性或FDP 0.2g/L(肝病时0.6g/L)。

10.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或呈动态性变化;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或延长>10s。

1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70min或纤溶酶原减少。

12.其他 Ⅷ∶C减少,VWF∶Ag增高,Ⅷ∶C/VW∶Ag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血浆B-血小板球蛋白(B-TG)或血栓氧丙烷A2(TX A2)增高;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增高或纤维蛋白转换率增速;血栓试验阳性。

1987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DIC的诊断标准(修正案)如下:①存在易于引起DIC的基础疾病,②有下列2项以上临床表现:A.多发性出血性倾向,B.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C.多发性微血管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胆,肝等脏器功能不全,D.抗凝治疗有效,③实验室检查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A.血小板低于100×109/L(10万/mm3)或呈进行性下降[肝病DIC低于50×109/L(5万/mm3)],B.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高于4.0g/L(肝病DIC低于1.0g/L),C.3P试验阳性或FDP高于20mg/L(肝病DIC高于60mg/L),D.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或APTT缩短或延长10s以上,E.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原减低,F.疑难,特殊应有下列1项以上实验异常:因子Ⅷ∶C降低,vwF∶Ag升高,Ⅷ∶C/vwF∶Ag比值降低;AT-Ⅲ含量及活性减低,血浆B-TG或TXB2升高,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升高或纤维蛋白原转换率增速,血栓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1.新生儿出血症 首先应与维生素K 缺乏所致新生儿出血症鉴别,婴儿一般情况好,血小板计数,PT,PTT,纤维蛋白原正常,血中FDP正常,维生素K治疗很快显效。

2.严重肝病 严重肝病时常有出,凝血检查异常,因有多发性出血,黄疸 ,意识障碍 ,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易与DIC混淆,应结合临床分析,肝病无血栓表现,3P试验阴性,FDP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肝素治疗无效果等。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病是在毛细血管广泛形成微血栓:具有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脏及神经系统损害,极似DIC,但本病具有特征性透明血栓,血栓中无红,白细胞,不涉及消耗性凝血,故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一般正常,有时亦可异常,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4.其他 此外,血友病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亦应排除,原发性纤溶亢进极罕见,链激酶和尿激酶治疗是典型实例,本病和DIC极难鉴别,因为两者可由同一病因同时诱发,两者均有纤溶特点,如出血,FDP升高,两者区别主要是纤溶部位,DIC继发纤溶是对血栓形成 生理性反应,典型部位局限于微循环;原发纤溶是在大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活因子。

分享

取消

点击查看更多 返回疾病>

疾病相关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知识简介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表现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典型症状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原因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查项目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鉴别方法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怎么治疗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什么好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发症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饮食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如何预防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免费提问及时解答

热图推荐

123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