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
综合 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典型症状

硬化 心力衰竭 肾损害 肾缺血 贫血 尿蛋白 慢性肾衰竭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蛋白尿

症状内容

良性高血压是否引起肾脏小动脉硬化,首先与高血压(尤其收缩压)程度及持续时间相关,一般而言,高血压需持续存在10~15年才会出现肾损害 临床表现,除此而外,下列因素也能影响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发生:性别(男性较易发病);年龄(老年人较易发病);种族(黑种人较易发病);高血压并发症(并发糖尿 病,高脂血症或高尿酸血症 者较易发病)。

肾小管对缺血较敏感,故最早的临床症状常为夜尿多(夜尿量超过全天尿量1/2为夜尿多,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表现),此时,测定肾血流量及尿渗透压(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已有不同程度降低,可是肌酐清除率(最敏感的肾小球功能检查)却仍然正常,尿常规化验蛋白及镜检均阴性,有学者发现,此时若用敏感的免疫学方法检测病人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常增高,不过其临床意义仍欠清,由于某些病史不长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明显增高时尿中白蛋白排泄也增多,血压控制后又恢复正常,故不少学者认为此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并不反映肾小球缺血性病变,而为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变化(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内压增高)引起。

当肾小球缺血性病变发生后,尿常规化验即开始出现蛋白,沉渣镜检也逐渐出现轻度异常(少量红细胞及颗粒管型),缺血性肾小球病变引起的尿蛋白 一般不多,常不超过1g/d,不过当高血压很高时,肾小球内压也随之增高,尿蛋白排泄可明显超过此量,尽管如此,仍不会达到大量蛋白尿 (≥3.5g/d)范畴。

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肌酐清除率(Ccr) 将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当Ccr下降超过一半时,肾功能不全失代偿,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增高,在此之后病情进展将更快,直至最终进入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同其他肾病一样,伴随肾功能不全病人将出现肾性贫血 ,不过本病贫血似乎相对较轻。

与肾损害同时,良性高血压也常引起其他靶器官损伤,病人常伴随出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及出血,渗出等),及高血压心,脑并发症等。

另外,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系统性高血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发生后,肾缺血 加重,将进一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系统,加重系统性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知识每日更新!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