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白血病反应
问医生查疾病找医院找药品

资讯

男性 女性 老人 整形 美容 母婴 中医 保健 偏方 饮食 两性 减肥 心理 体检 急救 新闻 护理 健身 图谱 热搜

登录注册
综合 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

类白血病反应预防

诊断依据

(一)有明确的病因,如较为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出血,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 ,服药史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测定值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2.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50×10的9次方/L以上,或外周血出现原粒和幼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往往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 骨髓象除了有增生和左移现象外,没有白血病的细胞形态畸形(如细胞核与细胞浆的发育不平衡,细胞核畸形,核仁多或特别大等),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 分明显增高。

3.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超过50×109/L,其中40%以上为淋巴细胞;若白细胞<50×109/L,其中异形淋巴细胞应>20%,并出现幼淋巴细胞

4.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在30×10的9次方/L以上,单核细胞>30%;若白细胞<30×109/L,幼单核细胞应>5%

5.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无幼稚细胞;骨髓象原始细胞不多,也无Ph染色体以及嗜酸粒细胞形态异常等,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不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形态无异常。

6.红白血病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有幼红及幼粒细胞,骨髓象中除粒细胞系增生外,尚有红细胞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总数>50×109/L并有幼稚粒细胞;若白细胞总数<50×109/L,原粒细胞应>2%。

7.浆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总数增多或不增多,外周血浆细胞>2%。

8.白细胞不增多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不高,但外周血象中出现幼稚细胞。

(三)其原发病去除后,血象变化可恢复正常。

(四)骨髓细胞分类正常或基本正常,与周围血象表现不同步,无白血病细胞瘤样形态。

LR是一种并发症,或是一种中间病理过程,主要表现在血液学异常,故临床病史及体征无法提供任何诊断线索,血象检查是诊断的关键,骨髓检查的主要意 义在于排除白血病,原发病存在,以及原发病缓解好转后血象随之恢复正常是最主要的诊断依据,尤其是类急性白血病反应,在某时间段内几乎无法与急性白血病区 分,随诊动态观察为惟一的鉴别手段。

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 多有明确诱因,但当原发病较隐蔽时,应注意与白血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本身不需要治疗,原发病因去除后,可迅速恢复,故应仔细寻找原发病,积极予以治疗。

①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原因去除后,血像可恢复正常。

②类白血病反应时,一般无明显贫血 和血小板减少。

③类白血病反应时,粒细胞有严重毒性改变,胞浆内有毒性颗粒和空泡等。

④类白血病反应时,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糖皆明显增高,而粒细胞白血病时,两者均显著降低;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内可见Ph1染色体 ,类白血病反应时则无,类白血病反应——病因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50,000/μ1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类白血病反应的治疗和预后均与白血病不同,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细胞形态可以与白血病鉴别,但有时比较困难。

1.尽管类白反应的血液学改变多种多样,大多数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对有淋巴结肿大,脾大 ,发热或出血的患者与白血病的区别较困难,有些病例只有在尸解时才能确诊,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的主要鉴别要点。

2.恶性肿瘤不仅易出现类白血病反应,也易发生骨髓转移,甚至以骨髓转移为首发症状,正常骨髓细胞被肿瘤细胞抑制,成为“肿瘤性白血病”,此时既应与类白血病反应鉴别,又应与原发白血病相鉴别,并寻找原发病灶,以便及时正确治疗。

分享

取消

点击查看更多 返回疾病>

疾病相关

类白血病反应知识简介 类白血病反应症状表现 类白血病反应典型症状 类白血病反应发病原因 类白血病反应检查项目 类白血病反应鉴别方法 类白血病反应怎么治疗 类白血病反应什么好 类白血病反应并发症 类白血病反应的护理 类白血病反应的饮食 类白血病反应如何预防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免费提问及时解答

热图推荐

123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