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罗阿丝虫病
综合 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

罗阿丝虫病预防

(一)发病原因

虫体微白色,呈半透明丝状,雄虫长30~34mm,宽0.35~0.43mm雌虫长50~70mm,宽0.5mm,常寄居于皮下与眼结膜下,可存活15年之久,微丝蚴长250~300μm,宽6~8.5μm,多在白天10~15时于患者外周血中出现,亦曾发现于尿,痰,脑脊液中,呈昼现周期性,当中间宿主斑虻叮咬人体吸血时,微丝蚴可被吸入,约经7天在斑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虻再次吸血时,感染期幼虫即自喙逸出至人体皮肤上,经吸血创口而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约经1年发育成熟。

(二)发病机制

虻叮咬人体吸血时,微丝蚴可被吸入,约经7天在斑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虻再次吸血时,感染期幼虫即自喙逸出至人体皮肤上,经吸血创口而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约经1年发育成熟,成虫移行于皮下结缔组织而发病。

点击查看更多

罗阿丝虫病知识每日更新!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