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bacillary Epithelioid Angiomatosis)亦称杆菌性血骨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或上皮样血管瘤病(epithelioid angiomatosis),1983年由Stoler首先报道。其从一艾滋病病人身上发现一种不同于Kaposi肉瘤的多发性皮肤血管增生性疾病,并在皮损中发现有小杆菌存在,认为是一种引起皮肤和内脏小血管增生的新的感染性疾病。
别名:杆菌性血骨病,杆菌性血管瘤病,上皮样血管瘤病
是否属于医保:暂无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传染性:无
传播途径:无
多发人群:好发于男性HIV感染者
典型症状: 紫癜 血管增生 胃肠道症状 肉芽肿 溶骨性损害 丘
相关疾病: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 皮下脂肪肉
就诊科室: 外科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吡拉西坦葡萄糖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