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产道异常性难产
问医生查疾病找医院找药品

资讯

男性 女性 老人 整形 美容 母婴 中医 保健 偏方 饮食 两性 减肥 心理 体检 急救 新闻 护理 健身 图谱 热搜

登录注册
综合 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预防

诊断

1.病史

若有以下病史,如维生素D缺乏病,骨质软化病,小儿麻痹症,脊柱及髋关节结核,严重的胸廓或脊柱变形,骨盆骨折以及曾有剖宫产,阴道手术助产,反复发生臀位或横位的经产妇,死产 ,新生儿产伤等,应仔细检查有无骨盆异常。

2.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身材矮小,低于145cm的产妇,患骨盆均小型狭窄的可能性较大,体格粗壮,颈部较短,骨骼有男性化 趋向者,不但因其骨质偏厚影响骨盆腔大小,也易伴有漏斗型狭窄,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骨盆畸形,故应仔细检查有无影响骨盆形态的下肢或脊柱疾病,有无维生素D缺乏病或骨盆骨折的后遗症等。

(2)骨盆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由于受骨盆的骨质厚薄及内展,外翻等生理因素的影响,骨盆外测量并不能真实反映产道大小,故有学者主张淘汰不用,但多数学者认为骨盆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可初步了解骨盆大小,仍可供临床处理时参考,A.骶耻外径<18cm,提示入口面前后径狭窄,往往为扁平骨盆,B.坐骨结节间径<7.5cm,应考虑出口横径狭窄,往往伴中骨盆狭窄,C.坐骨结节间径 后矢状径<15cm或耻骨弓角度呈锐角且耻骨弓低者,也提示出口狭窄,D.米氏菱形不对称,各边不等长者,可能为偏斜骨盆,E.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较正常值小2cm或更多者,提示为均小骨盆狭窄。

骨盆外测量时,应该注意:A.测量髂前上棘间径和髂嵴间径时测量器两端应置于解剖点的外缘,以免测量器滑动产生误差,B.测量骶耻外径时,测量器的一端应在耻骨联合前方尽量靠近阴蒂根部,避免滑入耻骨联合上缘内产生误差,C.骨质厚薄对于外测量径线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

若外测量为同一数值,骨质薄的较骨质厚的妇女其骨盆内腔要大些,用带尺围绕右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出前臂下端周径(简称手腕围),可作为骨质厚薄的指数,我国妇女平均指数为14cm,>14cm者骨质偏厚,<14cm者骨质偏薄,当手腕围为14cm时,骨盆入口前后径=骶耻外径-8cm,手腕围每增加1cm骶耻外径要多减0.5cm,手腕围每减少1cm骶耻外径要少减0.5cm,D.骨盆出口径线的测量不受骨质厚薄的影响,测量时两手大拇指内面应紧贴耻骨坐骨支的内面,由上而下寻找坐骨结节,一过坐骨结节两大拇指内面即无法停留在耻骨坐骨支内面,因此两手大拇指最后能停留处即为坐骨结节间径测量处,坐骨结节间径不但表明了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也可间接了解中骨盆横径大小。

骨盆其他外部检查:

A.米氏菱形区(Michaelis”rhomboid):米氏菱形区之纵径正常为10.5cm,若超过此值,表示骨盆后部过深;横径正常为9.4cm,若短于此值表示中骨盆横径可能缩短,米氏菱形区上三角之正常高值应为4~5cm,≤3cm者则骨盆入口面形态偏扁(前后径缩短),若上三角消失,则为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病骨盆。

B.骨盆倾斜度:凡孕产妇有以下表现者要怀疑骨盆倾斜度过大:

a.孕产妇腹壁松弛,子宫向前倾斜呈悬垂腹,多发生于经产妇,现已少见。

b.背部腰骶椎交界处向内深陷,骶骨上翘。

c.腹部检查胎头有可疑骑跨现象,即胎头虽高于耻联水平,但以手按压可将其推至耻联水平以下,这并不表示头盆不称 ,而因骨盆倾斜度过大时,胎头不能适应骨盆入口面的方向所造成。

d.耻骨联合低,产妇平卧时,耻骨联合下缘接近产床平面,检查者常怀疑耻骨联合过长,实则是由于骨盆倾斜度过大所造成。

②骨盆内测量:骨盆外测量时如怀疑有骨盆狭窄,应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进行骨盆内测量,内测量须经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戴消毒手套中指,示指经阴道检查进行测量。

A.对角径:是从耻骨联合下缘到骶岬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对角径减去1.5cm即等于骨盆入口面前后径,即真结合径。

B.坐骨棘间径:又称中骨盆横径,此径不易测量,可采用以下方法:a.用德利(De-Lee)中骨盆测量器测量,但因此器末端难以固定,故不易检查准确;b.有人提出在内诊时手指触及一侧坐骨棘后向另一侧横扫,以手指数估计其长度,但也不够准确,无法确切了解坐骨棘间径时可采取临床估计方法:a.可考虑以髂后上棘间径亦即米氏菱形横径,加1cm作为坐骨棘间径,b.更简便方法是将坐骨棘突出程度划分为3级以表示坐骨棘之长短,Ⅰ级:坐骨棘较平坦,相对坐骨棘间径较长;Ⅱ级:坐骨棘中等突出,坐骨棘间径也为中等长度;Ⅲ级:坐骨棘尖锐突出,坐骨棘间径短小,c.参考坐骨结节间径的长度。

C.中骨盆前后径:先确定骶尾关节,然后用内诊指尖循此关节向上,越过骶骨第5节约1cm,此处即第4与第5骶椎交界处为测量的后据点,前据点仍为耻骨联合下缘,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为12.2cm。

D.中骨盆后矢状径:此径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坐骨切迹底部宽度代表之,能容3横指为正常,若≤2横指表示中骨盆后矢状径明显缩短,切迹之宽窄以肛查指诊较为准确,阴道检查不易触及,特别是初产妇。

E.耻联后角:此角应>156º,检查时如感觉耻联后角较宽大表示系女型骨盆,如较小则为猿型或男型骨盆。

综上所述,临床可借助下列情况以确定中骨盆的狭窄:A.坐骨棘突出Ⅱ级或Ⅲ级;B.坐骨切迹底部宽度<4.5cm(<3横指);C.坐骨结节间径≤7.5cm,具有其中2项及2项以上即可诊断为中骨盆狭窄。

肛门指诊了解骨盆后半部的情况常比阴道检查更准确,而且简单易行,实际也为骨盆内测量的一种方法,产妇临产后第一次肛查即应详细了解骨盆后半部情况,让产妇侧卧,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并尽量向上靠近腹壁,检查者以示指进入肛门进行检查,了解以下情况:A.骶尾关节活动度,检查者先以拇指在体外,示指在肛门内捏紧尾骨摇动,观察骶尾关节是否活动;骶尾关节固定,尾骨椎化,使骶骨末端形成钩状即钩型骶骨,可使出口前后径缩短.B.骶骨内面弧度,示指顺骶尾关节上行,一般可查到第2,3节骶骨交界处,可根据骶骨内面的弧度,以估计骶骨系直型,浅弧,中弧或深弧型,若估计系深弧型,可将示指离开骶骨的内面向骶岬方向直插,若能触及骶岬,则可认为是深弧型,中弧型骶骨最有利于分娩,浅弧型次之,直型与深弧型均不利于分娩,直型者骨盆各平面前后径均缩短,深弧型者入口面及出口面前后径缩短,C.骶骨坐骨切迹,检查者的示指退至骶骨第4,5节交界处,然后向侧上方寻找坐骨棘,在骶骨坐骨韧带之上测量切迹能容几指,若能容3指即为正常,D.坐骨棘是否突。

鉴别诊断

应与单纯扁平骨盆鉴别。

分享

取消

点击查看更多 返回疾病>

疾病相关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知识简介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症状表现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典型症状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发病原因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检查项目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鉴别方法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怎么治疗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什么好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并发症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护理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饮食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如何预防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免费提问及时解答

热图推荐

123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