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登革热
综合 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

登革热典型症状

全身性血管损害 出血倾向 抽搐 弛张热 便秘 鼻出血 斑疹 斑丘疹 斑丘疹

症状内容

潜伏期为3~15天,通常为5~8天。

世界卫生组织将登革病毒感染性疾病分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出血热分为无休克 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1.典型(普通型)登革热

(1)发热:通常起病急骤,畏寒 或寒战 ,高热 ,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 或弛张热 ,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addle fever),发热时常伴较剧烈头痛 ,眼眶痛,肌肉,骨及关节疼痛 ,极度乏力 ,可有恶心 ,呕吐,腹痛 ,腹泻 或便秘 等胃肠道症状 ,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 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 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儿童病例起病可较缓慢,毒血症 状较轻,恢复亦常较快。

(2)皮疹: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 ,可呈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 ,红斑疹 及出血性皮疹(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

(3)出血: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第5~8天,25%~50%的典型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 ,鼻出血 等,皮肤,黏膜下出血等,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皮肤或黏膜下出血范围的直径不超过2mm者称为出血点,直径为3~5mm者称为紫癜 ,直径为5mm以上者称为瘀斑 ,当出血灶的皮肤明显隆起时称为血肿,可见于严重出血的病例,束臂试验亦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用于疑似本病病例检查,检查方法是在前臂屈侧面肘弯下4cm处画一直径为5cm的圆圈,仔细观察圆圈皮肤有无出血点,如果发现出血点则用墨水笔标出,然后用血压计的袖带束于该侧上臂,先测定血压,再使其保持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维持8min后解除压力,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约2min)后,计算圆圈内皮肤出血点 的数目,减去原有出血点的数目,若两者之差大于10则为阳性,登革热患者的束臂试验常呈阳性,由于束臂试验有可能使存在严重出血倾向 患者的试验前臂出现瘀斑的可能性,因此,本试验不宜过多施行。

(4)其他: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可有黄疸 ,但脾大 少见。

2.轻型登革热 症状和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表现为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无出血倾向,但浅表淋巴结亦常肿大,病程常短于5天,流行期间轻型病例较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状较轻,故较易被忽视而漏诊。

3.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但发热3~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 ,狂躁,昏迷 ,抽搐 ,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 ,瞳孔缩小等,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于24h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

登革热知识每日更新!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