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
问医生查疾病找医院找药品

资讯

男性 女性 老人 整形 美容 母婴 中医 保健 偏方 饮食 两性 减肥 心理 体检 急救 新闻 护理 健身 图谱 热搜

登录注册
综合 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

登革热预防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区或发病前15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发病于本病流行季节,发病前3~15天曾有被伊虫叮咬史,特别是当某地于短期间内出现大量发高热的病例时,更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

2.临床特征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伴全身疼痛,明显乏力,恶心,呕吐,出皮疹,皮下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 ,束臂试验阳性 。

3.实验室检查若患者只有符合登革热诊断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而无实验室病原特异性检查的依据,则只可作为疑似病例,若患者在符合“疑似病 例”的基础上,再有血清中抗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则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若患者有符合登革热诊断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再加上血清中抗登革病毒 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恢复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更高增长,或在血清中分离出登革病毒,则可明确诊断,成为确诊病例。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炎的症状较明显,皮疹 少见,无皮肤瘀点,瘀斑。

2.麻疹 咳嗽,流涕,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以及咽痛,全身乏力常见,在病程的第2~3天,90%以上患者的口腔出现科氏斑,皮疹为斑丘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2~3天内遍及全身,最后见于手掌与足底。

3.猩红热 急性咽喉炎较明显,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脓性分泌物,颌下及颈淋巴结肿大,触痛,发热24h后开始出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皮疹为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面部充血而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形成口周苍白圈,咽拭子培养可有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4.流行性出血热 亦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休克 ,少尿,高血容量综合征,发热,出血,休克与少尿依次出现很常见,休克常于退热时发生,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常超过10%,血小板减少,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和膜状物,血清中可检出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IgG,IgM抗体。

5.钩端螺旋体病 病前有疫水接触史,急性发热,眼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腓肠肌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走路时腓肠肌疼痛更为显著,体检时腓肠肌压痛较明显,血清中可检出抗钩端螺旋体的IgG,IgM抗体。

6.恙虫病 发病前曾在灌木草丛中工作或坐卧,可于肿大,压痛的淋巴结附近发现特征性焦痂或溃疡,血清变形杆菌凝集试验(外-斐反应)检查,OXK凝集抗体效价达1∶160或以上有诊断意义,血液接种于小鼠腹腔,经饲养7~10天后可分离出恙虫病立克次体。

7.败血症 常有原发性感染灶,如外伤化脓性病灶,肺炎 ,肠炎等,可出现迁徙性感染病灶,如肺脓肿 ,肝脓肿 ,脑脓肿 等,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液培养或感染病灶抽吸物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若血液培养与感染病灶抽吸物培养有相同的细菌生长则更具明确诊断意义。

8.伤寒 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如表情淡漠,食欲缺乏,腹胀 ,便秘 ,相对缓脉,肝,脾大 ,右下腹压痛等,病程的第2周可于胸腹部皮肤发现颜色淡红,直径为2~5mm,压之退色,数目常在10个以下的玫瑰疹,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中“O”抗体效价可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可在1∶160以上,血液和骨髓培养可有伤寒杆菌生长。

9.疟疾 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 和脾大,每次发作过程持续4~8h,间歇发作的周期有一定规律性,间日疟,卵形疟为每隔天发作1次,三日疟为每隔2天发作一次,血液的厚,薄涂片 经吉姆萨染色(Giemsa”s stain)后用显微镜油镜检查,发现疟原虫有明确诊断意义。

10.流行性乙型脑炎 高热,头痛 ,呕吐,意识障碍 ,抽搐,病理反射征与脑膜刺激征阳性,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增加,压力和蛋白质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血清免疫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明确诊断意义。

分享

取消

点击查看更多 返回疾病>

疾病相关

登革热知识简介 登革热症状表现 登革热典型症状 登革热发病原因 登革热检查项目 登革热鉴别方法 登革热怎么治疗 登革热什么好 登革热并发症 登革热的护理 登革热的饮食 登革热如何预防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专家与您一对一答疑

免费提问及时解答

热图推荐

123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